“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是我對自己多年來集藏“紅色小人書”的真實描述和寫照。其間甘苦,唯有自知:閑暇之時,當我走進自己的“藏寶室”,攤開那些穿越時光隧道的小人書,內心深處總會漾起陣陣春風,醉了春光、夏夜、秋聲和冬雪;方方整整的“紅色小人書”,把我的人生一次次地染紅……
染上“紅記”
所謂“紅色小人書”,是指我收藏的那些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族人民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等各個歷史時期,反抗壓迫、浴血奮戰、贏得最終勝利和建設新中國艱辛歷程的小人書。
我從小就喜歡看小人書,小學時,曾用割白柳條、撿廢品、割青草……換來的錢,將供銷社里出售的小人書陸續“請”回家中。這些小人書中,就有當時極為流行的“紅色經典”《智取威虎山》、《小兵張嘎》、《大刀將軍》、《南昌起義》、《八女投江》。小人書買到家后,我喊來屯中的伙伴,大家擠在炕頭上津津有味地看。看完一遍覺得不過癮,就再從頭翻一遍。同時,我還經常把自己的“紅色小人書”帶到學校,掛在班級的“圖書角”里,供同學們翻閱。6年的小學時光,我和我的同學全都染上了“紅色”印記。
中學時,我對“紅色小人書”更加癡迷。我通過各種渠道收藏了近百本“紅色小人書”,如《海島哨兵》、《老槐樹的秘密》、《永不消逝的電波》、《將軍河畔的戰斗》、《狼牙山五壯士》、《平原游擊隊》、《血戰平型關》、《紅巖》、《趙一曼》、《小英雄雨來》等等。我視這些“紅色小人書”為寶貝,不僅包了書皮,還輕易不肯外借,晚上睡覺時,還將它們放在枕頭下面,生怕別人偷了去或是讓貓撓壞了。放學后,我和同學們坐在村口的大柳樹下,一遍又一遍地朗讀,以至倒背如流。
有一次,姐姐偷偷地把我的幾本“紅色小人書”借給她的同學看,弄丟了兩本,我得知“噩耗”后,坐在天井當院咧開大嘴便哭開了。父親氣得打了姐姐兩個耳光,后來還是母親為了“息事寧人”,去供銷社給我買了兩本小人書,這場“姐弟內戰”才算告一段落。從那以后,母親便告誡家人,誰也不準碰我的小人書!
四海“淘紅”
參加工作后,我更是如饑似渴地收藏“紅色小人書”,陸陸續續又有數千本。最有成就感的當屬那次“塞外之旅”——2009年的夏天,我和同事去內蒙古呼和浩特公出。奔波了一上午的我們邁著沉重的步伐、拖著一身的疲憊回到住處時,偶然聽說呼市的某街正在舉辦圖書展。我一聽便來了精神,因為圖書展上肯定有小人書。整條街道成了書的海洋。我在書攤前像相親似的轉了四五個來回,最終還真找到了一個小人書的展臺。那次“淘寶”我“淘到”了三組經典“紅色小人書”!這其中包括由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革命傳統教育故事》、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紅色經典連環畫》系列之一的《紅日》、《創業譜》。《革命傳統教育故事》共包括5本:《漁島風云》、《不朽的生命》、《烏云遮不住太陽》、《照片引起的回憶》、《和爸爸一起坐牢的日子》。
這套“紅色連環畫”主題鮮明,色彩明快,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效果,較好地彰顯了貫穿全套連環畫的愛國主義精神。全套連環畫均為64開本,品相基本在9成以上。尤為讓人欣喜的是,這套“紅色連環畫”均出自名家賀友直、張伯誠、馮春楊、孫鐵生、洪蔭培的手筆。
汲取“紅養”
收藏“紅色小人書”不是目的,我也不是單純的“小人書管理員”,而是我從那些“紅色的經典”中不斷汲取營養。對于我來說,“紅色小人書”不是薄薄的書,而是厚重的精神脊梁!——它們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地熏陶著我,在我和同學、同事們的心中聳起了趙一曼、鄧中夏、張嘎子、潘冬子、董存瑞、雷鋒等英雄群體的雕像,以至于我們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遇到困難時,常常像模像樣地這樣“自問”:“如果李向陽遇到了這樣的難題,他該咋做?”“如果我換了鄧中夏,會咋樣對待?”而每每想起書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跡時,我的身上就平憑了一股力量,激勵我勇往直前,去戰勝一個個困難和挑戰。
我剛到新農村建設局工作時,恰逢全國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新農村建設是黨中央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屬于新生事物。下車伊始,工作一如老虎吃天,不知從何下嘴:既無成型的經驗可借鑒,也無雄厚的群眾基礎。面對一張白紙似的工作局面,我想到了“紅色小人書”中的《創業》。鐵人王進喜的進取精神一次次地鼓舞著我,使我渾身油然增添了力量和信心。我通過走訪、調研、摸索、歸納,提出了適合當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構想,并且以最快的速度開始實施。如今,我所提出的“六新內容”的新農村建設模式已經成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的推廣模式,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當我站在領獎臺上代表37萬人民受獎時,我首先想到的是:感謝我的“紅色小人書”,它們給了我工作的動力和向前的沖力。
從藝術角度講,我所收藏的“紅色小人書”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便是:封面設計色彩明快、鮮艷,細節真實而飽滿,封面繪畫張力突出;內畫線條流暢清晰,構圖新穎,疏密相間,層次分明;情節跌宕,引人入勝。
播撒“紅種”
為使這些“紅色種子”在更廣泛的范圍內發芽、開花,我特地將自己多年收藏的四千多本“紅色小人書”拿到縣圖書館,數次舉辦了“紅色小人書展覽”,參觀學習的人數超過3萬人次。這在一個擁有30萬人口的小縣城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小數字。尤其是最近舉辦的“革命題材小人書個人展”,可謂盛況空前。從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我看到了現代人對“紅色小人書”的景仰、熱愛與渴望。
戰爭的硝煙雖已散去,但那些紅色的鏡頭和瞬間,卻永遠鐫刻在歷史的門楣上,閃耀著不朽的光芒,激勵著全國人民為自由而奮爭,為富強而拼搏。從這個角度說,我的“紅色收藏”還任重道遠呢!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