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尋子19年
19年前,安徽蕪湖人李緒文在南京火車站附近吃了碗餛飩的工夫,6歲的大兒子李祥走失了。為了找兒子,李緒文一年來南京四五次。終于在2007年,他查到兒子當年被送到福利院,1995年被美國人領養。根據有關規定,不能提供美國收養家庭的地址,除非是對方主動找尋回來。
2010年,生活已經富裕的李緒文托人在美國找到了兒子李祥,他已在美國讀碩士研究生,生活得挺好。但他認為,當年是父母遺棄了他,不愿意與父母相認。聽到這個消息,李緒文急了,他想盡一切辦法想告訴兒子,爸爸媽媽沒有遺棄他。經過媒體和慈善機構的努力,李祥與李緒文一家取得聯系,一系列的細節讓他們認定彼此是一家人。李祥于近期從美國飛回蘇州與父母相認。(摘自《揚子晚報》)
老夫婦徒步無人區
鄭州市民劉洪斌度過了一個難忘的59歲生日。因為他和老伴正在徒步穿越西藏東南部一百多公里無人區的路上。三天三夜的旅程,他們經歷了雪山、沼澤、原始森林、懸崖峭壁、螞蟥區……老劉說,像他們這樣60歲徒步走到墨脫的旅行者很少。而且老伴還多年患有糖尿病,更是創造了一個紀錄。他們總結說:“我們戰勝了自己,我們為自己驕傲。”
(摘自《鄭州晚報》)
17年義務清理天安門
每天清晨,天安門廣場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總會有這么一個固定的身影——一位身體微胖、戴著棒球帽的老媽媽走走停停,一會兒貓腰用木夾子拾起個煙頭,一會兒蹲下身去和黏在地上的口香糖“較勁”……這位老人叫劉玉珍,今年已75歲。從1994年至今,她堅持每天來廣場義務清理各類垃圾,幾乎從不“缺勤”,撿拾的垃圾累計上百噸。廣場上的執勤警衛、環衛工人都親切地稱呼她為天安門廣場的義務美容師。(摘自《京華時報》)老人起訴兒孫要獨居
近日,北京市一對年近八旬的老張夫妻把兒子告上了法庭,要求兒子一家三口搬出自己的住房。原來,兒子小張有一處獨立住房,幾年前,隨著孫子的出生,兒子兒媳就搬到了老人的住處。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張夫妻在照顧兒子、兒媳以及孫子三人的生活起居時越發覺得吃力,因此想讓兒子一家搬出去住。和兒子多次協商都沒有結果。最后,法院判決要求兒子一家三口搬出住房。
(摘自《人民法院報》)
書法家開班教甲骨文
85歲的李策農精通金文,擅長篆、隸、行、楷。他尤為精通甲骨文,能辨認寫出二千多個。如今,他隨外孫女居住合肥。他主動找到轄區居委會,要求義務開設書法培訓班,傳承中國書法文化。
李策農想把自己的經驗推廣開來、傳承下去,他說:“哪怕能有一個孩子感興趣,我的工作就沒有白費。”
(《安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