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的一位老同事突發心臟病去世了,年僅59歲。他是副局級干部,家里有3套房,僅房產就超過1000萬元。單位還為他配了車,每月至少另發1000元汽油費。這么好的日子,他卻早早走了,拋下了老伴兒和兒子。
前幾天,收藏家馬未都發了一篇博文,紀念好友、著名古玩(瓦當)收藏家路東之。那位老弟年僅49歲,1962年生人。在老夫我眼里,1962年出生的,那絕對是小弟弟了,怎么會這么早就離開了人世呢寧據說也是得了心臟病。
最近我看《元史》、《金史》和《魏書》較多。在寫皇帝的“紀”里,經常看到的一句話就是“帝不豫”,就是皇帝生了重病,之后一般都是不治而亡。皇帝的生活條件非常好,吃得好,還有御醫……我猜想,大概中國古代的皇帝也多死于心臟病。
為什么中國人從古至今往往死于心臟病?十幾年前,我遇到一位韓國體能教練,他說亞洲的黃種人和歐洲的白種人在解剖學上有很大的區別:亞洲的黃種人上半身長,肚子大,腸子長,因為自古就是以蔬菜和糧食為主要食物,這些東西營養成分低,必須在肚子里停留更長的時間才能被吸收。歐洲人自古吃肉長大,從小吃肉,營養充足,不需要很長的腸子。現在想來,亞洲的黃種人似乎是“吃苦”的命,如果生活條件一好,雞鴨魚肉牛奶面包花生油隨便吃,很快就成了大胖子,就會得心臟病、糖尿病、血壓高、膽囊炎、脂肪肝。所以,什么病都是嘴惹的禍啊。因此,我記住了——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誰讓咱們的腸子比歐洲人長呢。
最近一位退休幾年的女同事給我發來郵件:“我得了頸椎病!三、四節不穩,骨質增生,怎么辦?”我問她:“你肯定每天都在看電視、看電腦,很少出去活動吧。”我知道這位女同事幾十年前就是丁克家庭,不要孩子,家務事少,退了休自然有的是時間看電視電腦。她哈哈大笑:“真讓你說著了!”我告訴她說:“這種病九分養一分治。我過去也得過頸椎病,經常去醫院按摩,每次幾十元,一個療程5次,因為當時按摩屬于中醫,還不給報銷。沒少花錢,也沒根治。最后還是靠自己打籃球、跳交誼舞治好了。現在又加上經常步行下樓梯,更是一種絕好的治療。頸椎病完全沒了。”
還有一位男同事,退休兩年了,跟我住一個家屬樓,原來有血壓高,而且很高。過去上班時借口工作忙,從不鍛煉。現在退了休,也不下樓。他說自己每天上網,還在網上開了博客,粉絲若干。最近,我抽不冷子看見他幾回,發現他的左眼皮明顯地抬不起來,成了三角眼。前兩天我看北京電視臺的健康大講堂節目,才知道血壓高的人容易中風,中風和頸椎病雖然都有脖子不舒服的感覺,但是也有明顯的區別:頸椎病一般不會導致面部神經受損,中風則導致半身不遂,輕者也會使一邊的面部神經受損,表現之一就是一只眼抬不起眼皮,成了三角眼。原來如此!這位也是每天陷在電腦電視中,快樂了眼睛,毀了身體。
老夫我覺著:國人與歐美人相比,區別之一是不太會玩兒,也不太愛玩兒。所以,缺少娛樂缺少愛好缺少運動。現在咱們生活好了,吃得好了,但是一輩子沒有養成體育鍛煉、娛樂、玩兒的習慣。電腦和電視又突然地發達起來了。所以60歲以后,很多人就開始沉迷于電視和電腦,導致身體狀況迅速下降,慢性病多了起來。我有一個親戚。60年代初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是牛奶廠的廠長,二十多年前,他每天下了班,吃完晚飯就坐在電視機前。那時電視臺節目還少,12點甚至11點就關機了,他每次都是看到“雪花飛舞”才睡覺。后來得了糖尿病,這么多年都是靠注射胰島素活著,花的醫藥費“海了去了”。也就是因為他是以廠長的待遇退休的;換了普通工人,就沖醫藥費這么多,他不得窮死。
我年輕時練過中長跑,學過打籃球,三十多歲時又學了跳交誼舞,現在雖然上了歲數,但每天打球跳舞加慢跑,算起來也有三四個小時。小時候還特別愛玩兒象棋圍棋,但是現在不玩兒了,因為那些玩意兒還是坐著,不能玩兒。我每天的早餐就是喝小米粥,吃自己腌的醬咸菜,吃魚肉也控制。盡管如此,最近檢查身體,我的血脂即甘油三酯仍然達到了3.2,正常值是1.8。還有點脂肪肝。您說保持健康多難!
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嘴和眼睛。別讓這兩個器官太快樂。它們快樂了,您的身體就快不快樂了。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