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源1902年8月生于江蘇宜興。1924年,他從清華大學畢業后,進入美國芝加哥大學學習,三年后,他完成了題為《在愛因斯坦引力論中具有旋轉對稱性物體的引力場》的博士論文。后來,他又轉到德國萊比錫大學,跟隨量子力學的奠基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海森堡繼續博士后的研究。1936年到1937年,周培源前往美國普林斯頓高等學術研究院工作,參加了愛因斯坦親自主持的研討班。回國前,周培源特地去了愛因斯坦家里道別,并為愛因斯坦拍照留念。
回國時正值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周培源此時做出了他一生最大的決定,即放棄相對論的研究,轉而研究流體力學。面對人們的疑惑,他的回答得很簡單:“作為一個科學家,大敵當前,必須以科學挽救祖國,所以我選擇流體力學。”其實,同時研究過相對論和湍流的物理學家海森堡,在臨終時曾說過“我要問上帝兩個問題,為什么有相對性?為什么要有湍流?我相信上帝只能回答第一個問題”。在學術上深受海森堡影響的周培源,從此和這個世紀難題結下了不解之緣,并從1940年發表了《關于雷諾求似應力方法的推廣和湍流的性質》論文開始,五十多年不斷在湍流領域取得許多國際公認的開創性成果。
周培源的愛情和他的科學成果一樣精彩。在他漫長的科學歲月里,他得到了夫人的終生鼎力支持。1930年的一個星期日,周培源到一位同學家中做客,無意中發現一張女子照片,形象靚麗動人,使他眼睛為之一亮。他原以為是這位同學的妻子劉孝錦,當得知不是時,心中不由暗喜。同學夫婦看出他的心思,決定撮合這門親事。照片上的女子叫王蒂激,吉林扶馀人,是劉孝錦在北平女子師范大學的同學。她天生麗質,曾是揚名北平高校的“女師大八美”的“頭美”。兩人第一次見面是在劉孝錦安排的宴會上。當周培源見到王蒂瀲時十分激動,頻頻向心儀的人碗里夾菜,殊不知王蒂瀲心里覺得這個人太笨,她不喜歡吃韭菜還一直往她碗里夾。此后,周培源的身影就經常出現在女師大宿舍的樓下。每逢傳達在門口叫,“王蒂澂,王小姐,有人找”,王蒂澂的好友們都會十分八卦地搶先沖出去,看看這位癡心的男子長得怎么樣,弄得周培源每次都十分臉紅。有一次周培源拿了一堆手帕在樓下等,要送給王蒂激,可是最后交到王蒂澂手里的手帕只剩一塊了。
對愛情的羞澀無法掩蓋兩人對對方的欽慕,王蒂澂漸漸也對這位既帥氣又滿腹學識的小伙子產生了愛慕之情。相識兩年后,兩個年輕人于1932年6月18日在北平的歐美同學會上舉行了婚禮,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親自主持了婚禮。婚禮上,梅貽琦宣布:“今日是王蒂澂先生和周培源女士的婚禮,啊啊不是,是周培源先生和王蒂澂女士的婚禮。”全場哄堂大笑。事后,覺得很同的周培源認為梅先生是“老糊涂”了,而王蒂瀲則認為這是梅先生的一種幽默。
此后,這對夫婦雙雙出入清華園,成為校園中一道引人注目的風景。直到數十年之后,曹禺還對周培源的四女兒如蘋說道:“當年,你媽媽可真是個美人,你爸爸也真叫瀟灑。那時,只要他們出門,我們這些青年學生就追著看。”
周培源夫婦一生共育有四朵金花,在女兒眼中,父母一直就像一對恩愛的戀人。兩人一同出門出差或旅行,還沒出發,先生就把手臂高高舉起,王蒂激挽著先生形影不離。行李多時,女兒只好說:“對不起!麻煩你們兩位分開一會兒,幫我照看一下東西。”
王蒂澂晚年癱瘓在床,每天早晨周培源都要到老伴房里問安:“你今天感覺怎么樣寧腰還疼不疼寧我愛你,六十多年我只愛過你一個人。你對我最好,我只愛你!”周先生晚年右耳失聰,說話總是大聲嚷嚷,于是,周家上下老少每天便要聽他公開的“愛情宣言”。1993年11月24日,周培源如常晨練,又到老伴房里說了一會兒話,感覺不好就躺下,但再也沒有起來。王蒂瀲埋怨老伴:“不講信用!說好先送我,可連個招呼都不打,說走就走,連個再見都不說。”在料理丈夫的后事時,她老伴的衣袋里裝著一張她讓女兒代寫的紙條:“培源:你是我最親愛的人,你永遠活在我的心中!”
季羨林稱周培源為“在晚輩眼中,望之如神仙中人”。周培源的一生,其成就、人品和婚姻,堪稱完美。其人生因科學而精彩,而其科學人生也因愛情而更加精彩。
博址:http://blog.sina.com.cn/huan6zc
(責編:田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