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套房子,兒媳將公公、婆婆告上法庭。二三十年的家庭恩怨,誰能理得清?
78歲的李青霞是一個不幸的女人。在長達56年的婚姻生活中,丈夫多次對她進行打罵、將她趕出家門時,她也依然默默忍受。在外人看來,李青霞與丈夫吳某挺般配的。吳某是鎮(zhèn)江市某化工廠的技術工作人員,李青霞是一名小學教師,他們一共生育了兩子兩女。不過因為吳某從年輕時開始就長年在外,聚少離多的兩口子感情日漸疏遠,形同陌路。
他們曾在1983年、1990年兩次上法院起訴離婚,但因為親人朋友的多方勸阻,始終沒有正式離婚。自上個世紀80年代起,兩人開始了長期分居的生活。
1993年,化工廠進行房改。吳某找到李青霞湊錢買房子。盡管當時兩人的關系已經惡化,李青霞還是拿出2000元。丈夫吳某拿了錢,去化工廠辦手續(xù)。雖然房本上只有丈夫吳某的名字,但自己也在里面居住著,李青霞沒有提出質疑。
然而到了1996年年底,事情發(fā)生了變化,吳某和其他女性有了曖昧的交往。盡管李青霞對此一忍再忍,但性格多疑的吳某還是認為李青霞會從中作梗,常對她進行謾罵和毆打,甚至將李青霞從老宅里趕到小兒子家居住。在2010年年初,她終于擺脫了這段不堪回首的婚姻。離婚時,經法院調解雙方未分割該房屋,協議該房屋另案處理。
轉眼到2010年6月,大兒媳把公婆兩人告上了法庭,無中生有地提出在房改的時候,因為公婆沒錢,是她和丈夫一起出資購買的化工廠職工宿舍,現丈夫已經逝世,要求公婆按照當年的約定,將房屋產權變更為自己。
在法庭上,大兒媳提交了一份“付款憑證”,這份“憑證”上寫明:“由于吳某本人已退休,無力支付該房款。但由于房改條件只限原承租人購買,故此經見證人商得,由吳某的大兒子承付全部房款、稅金及其他費用。今后該房的產權、使用權全部歸大兒子所有,他人不得爭議。”該憑證有立證人吳某的簽名,還加蓋有吳某和李青霞的私人印章以及吳某單位的公章。
李青霞的前夫吳某表示,大兒媳所述屬實,同意辦理房屋產權變更手續(xù)。
在這樣一位“兇兒媳”和絕情的前夫捏造的謊言面前,善良文靜的李青霞不再沉默。
李青霞對法官說,是前夫為了不分給她一點財產,才唆使兒媳婦起訴自己,目的就是侵占她的財物。那份憑證肯定是前夫吳某假造的。要不然這么重大的事情,為何身為小學教師的自己不簽字呢?同時這份憑證也沒有大兒子的簽名。大兒子在世時,因為身患疾病,沒有工作,生活常需要父母救濟,怎么可能是他出資購房。
此案經過一審、二審,最后由鎮(zhèn)江中院終審。
法庭經審理認為,此房是作為房改房出售的,根據當時的政策,只有吳某有資格購買,購買后產權應當登記在吳某名下。由于當時吳某與李青霞系夫妻關系,故該房屋應認定為吳某、李青霞的夫妻共同財產。那份“憑證”實際上不能作為對該房屋產權的處分。因為該房屋為吳某、李青霞的夫妻共同財產,對共同共有財產的處分,必須經得共有人的同意。在這份“憑證”上有吳某的蓋章、簽名,說明對該憑證的制作是非常謹慎的。可是憑證上只有李青霞印章而沒有李青霞的簽名,這于情于理不合。當時,兩人夫妻關系已經惡化,并且發(fā)生過離婚訴訟。綜合上述因素,在制作該“憑證”時,沒有理由忽略李青霞的簽名。再結合李青霞及其女兒的陳述,法院駁回大兒媳辦理過戶手續(xù)的訴訟請求。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