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今年75歲了。我家的寵物狗叫球球,今年5歲了。說起來老母親和這條小狗之間,那可真是水火不容,只要見了面就打得不可開交。這還要從5年前說起。
球球是姐姐的同事送給她的。它長得很可愛,大大的眼睛,深黃色的毛,鼻子和嘴巴周圍圈著黑色毛,看起來像京劇里的“須生”,給這個家增添了很多歡樂。母親也非常喜歡球球。可由于球球太小,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理”,到處撒尿,有一天竟然跑到床上,在母親新做的被子、褥子上尿了三泡。老媽看見,順手拿起一個衣架扔了過去,正好打在球球的身上,小狗嗷嗷地叫喚起來,趕緊逃跑了。母親還不解氣,又追過去,手里拿著一卷報紙揮舞著,想再嚇唬嚇唬它。我們攔住了老母親,勸她不要跟寵物計較。可是從此以后,“仇恨”的種子卻埋在了球球幼小的心里。
球球逐漸長大了,在姐姐的教導下學會了很多本領:握握手、拜拜,會笑,還會唱歌呢。球球“笑”的時候嘴巴張開,嘴角微微向上翹著,讓人忍俊不禁。姐姐出去遛狗,球球總是很有禮貌地向“狗友”示好,人們都稱球球是只有風度的“紳士狗”。
可是回到家見到母親,球球的風度卻蕩然無存。它牢牢地看著老媽:母親只能在自己的臥室里活動,不能隨便到客廳、餐廳等其他房間。母親也不能隨便與姐姐、姐夫和外甥說話,否則,它就沖著老媽汪汪大叫。母親也不甘示弱,每次球球沖著她發威,她就隨手拿起一件雜物扔過去。這樣的“戰爭”每天都要發生幾次。有幾次,母親被氣得掉眼淚,我只好把母親接到我家里住了。
一年后,母親再回姐姐家居住,也許是時間的關系,球球忘記了對老媽的“仇恨”,跑到母親身邊一個勁地示好。母親也很高興,拿來好吃的給球球吃。大家和平共處了大半天,還是母親憋不住了,小聲地跟我們說:“你看小狗跟我這么好,一定是把以前的事忘了。”我們趕緊小聲跟母親說:“別說,別說,萬一它想起來就麻煩了。”我們一回頭,球球正支起脖子,豎起耳朵,皺著眉頭仔細地聽呢。突然它噌地一下子站起來,沖著母親大叫起來。完了!這小東西又恢復了記憶,又跟母親“勢不兩立”了。我們只好把它關在廚房里。
為了搞好與球球的關系,母親進行了認真的分析。她認為球球之所以不“孝順”,主要原因一是,自己用衣架、報紙、雜物等東西嚇唬球球,球球一看到母親手里拿著東西,就以為母親要打它,立即變得情緒焦躁不安。二是,球球認為它的主人該歸自己獨享,看到家人跟母親親近,就會產生嫉妒心理,強烈地“抗議”。母親和姐姐制定了一套和解方案,重點對球球認真進行調教。
每當母親和球球發生戰爭的時候,姐姐總是對球球呵斥,然后告訴它:“快去道歉”。球球就會很不情愿地慢慢地走到母親身邊,搖搖它的大尾巴。母親還有意獨自帶球球遛彎,給它喂食,球球不聽話時,母親也不再用東西砸它。全家人都統一行動,如果球球對母親不禮貌,大家就都譴責球球。這樣訓練了一段時間,球球最近比以前乖多了,特別是姐姐上班以后,它格外地聽話,母親讓它干什么就干什么,有時還主動跟母親“親熱”。
(責編: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