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入睡,睡眠過淺,容易驚醒、醒后不易再睡,清晨醒來過早,而白天或昏昏沉沉,或總打磕睡,這些幾乎是老年人共同的苦衷。新近美國斯坦福大學佛里德曼教授對老年人的睡眠問題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觀點:“老年人不要把覺少、失眠當成負擔。應把睡眠少而淺看成是生理現象。晚睡、早起、減少在床上的時間,完全打消‘安睡時間長方算正常’的陳腐觀念”。 研究結果表明:第一,人的睡眠并不是越多越好,老年人夜間睡5小時,中午再睡1小時即可。第二,多數老人的失眠是心理因素造成的。長時間臥床,苦苦追求睡眠時間延長,反而會加重焦慮反應,促成心理障礙,加重失眠。總之,早晨醒后即起床,不要計較睡眠時間的長短,消除了心理負擔,便可打破失眠的惡性循環,提高睡眠的質量和效果。
專家建議老人采取下列方法改善睡眠。
●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做運動,睡前做2~4小時的輕微體力勞動。●調節好自已的睡眠時鐘,按時起床。●每天下午暴露在自然光線中一段時間,欣賞一下大自然的景色。●晚餐莫飲酒,睡前數小時內莫飲咖啡、濃茶,少吃點零食,喝杯熱牛奶有助睡眠。●戒煙,尤其不要睡前或失眠時吸煙,尼古丁是刺激劑,會擾亂正常的睡眠。●最好每晚睡前做同樣的事情,如看電視后寫書法,或畫畫,或看書,洗澡或洗腳,然后上床。或在看電視后到戶外漫步,然后再看書、洗漱、上床。●睡前回憶愉快的往事或編撰一個幻想故事,在愉悅的心情中入睡。
(責編:辛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