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門市的一對普通下崗夫妻,22年來含辛茹苦將唯一的獨生兒子撫養長大,省吃儉用供其上大學??删驮趦鹤蛹磳⒛玫酱髮W畢業證苦盡甘來之際,卻突然遭遇車禍,生命即將凋零。面對兒子“腦死亡”無法復生的噩耗,老倆口痛定思痛后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將兒子身上有用的器官均捐獻出去,拯救更多徘徊在生死邊緣的人……
下崗夫妻含辛培育大學生
1986年,對于湖北省荊門市京山縣的工人張萬平一家來說,是遭遇人生劫難的開始。時年24歲的張萬平和比自己小一歲的妻子胡春梅,都因所在的木材加工廠效益不好雙雙下崗。身體硬朗的張萬平倒也不擔心生活問題,但胡春梅因為患有小兒麻痹癥,連走路都不方便,再謀職顯然異常困難。
為了養家糊口,張萬平獨自擔起了重擔,先后下海做起建筑材料和五金等生意。然而,或許是沒有經商天賦,生意屢屢受挫,最終不得不賣掉父輩留下來的房產償還債務。而就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件讓夫婦倆倍感意外的喜事不期而至——胡春梅懷孕了。因為胡春梅身體虛弱,她和丈夫一直以為很難懷上孩子,這個意外之喜無疑讓張萬平在挫折中重新站了起來??梢驗樗幕潭炔桓呒由蠜]有謀生的技能,多次求職被拒。最終,他在縣城相對偏僻的地方租了間門面,做起給別人送煤氣罐的小生意。
1989年,他們的兒子張小鑫順利出生。都說孩子是父母的心頭肉,初為人父人母的張萬平夫婦也特別疼愛這個白白胖胖的可愛兒子。雖然當時日子過得并不太寬裕,但張萬平總會把錢省下來給兒子買各種玩具和漂亮的衣服。胡春梅雖然身有殘疾,行動不便,但她堅持用母乳喂養,給孩子把屎把尿。
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張小鑫也漸漸長大,到了上學的年齡。讓張萬平和妻子欣喜不已的是,兒子從小就特別聰明伶俐,學習成績更是班上的佼佼者。加上張小鑫可愛的外表,在學校深受同學和老師的喜歡。這讓沒讀過多少書的張萬平夫婦,在兒子身上看到了很大的希望,他們堅信孩子長大后,一定能有所出息。每當想到這些,張萬平和妻子每天就算再苦再累,心里也總是甜滋滋的,因為他們要努力掙錢供兒子好好讀書,將來再把兒子送進大學深造。
為了省錢,一家人把家也安在了僅有30多平方米的門面里。張萬平將房間用一張陳舊的木柜隔開,外面放煤氣罐,里面住人。起初還沒覺得有什么不便,可隨著張小鑫漸漸長大,活蹦亂跳的他就開始有些活動不開了,身上常常被雜物撞得青一塊紫一塊的。張萬平夫婦看在眼里,疼在心上,這可委屈了孩子啊。盡管居住的房間簡陋無比,但張萬平和妻子還是盡量把家布置得溫馨舒適。他們給兒子添置了一張單人床,給家里買了一臺舊彩電……
“小鑫,我真佩服你,每天晚上和幾十個煤氣罐睡一起,就不怕它爆了?”在張小鑫剛上初中那年,一個來家里玩的同學無意間的一句話讓他難受了好一陣。從此,當再有同學想來他家玩時,他總會找理由拒絕。他不想讓在學校里十分風光的自己因為家境貧困丟了面子。張小鑫也羨慕同學家里寬敞整潔的房間,他甚至討厭自己又臟又亂的家。
2003年,張小鑫順利升上了高中。雖然兒子長大了,可張萬平也日漸蒼老了,從事扛煤氣罐這樣的體力工作,常常讓他感覺到有些吃力。為了供兒子上學,張萬平每天至少扛四五個60斤的氣罐給顧客換上,而縣城的大多房子沒有電梯,往往幾層樓爬上去就已經汗如雨下。
2004年暑假的一天,張萬平給一個住在6樓的客戶送煤氣罐,中途突然不小心扭傷了腰?;氐郊依?,他痛得眼淚都流出來了,可是卻不敢去醫院看病,怕多花錢。張萬平叫妻子買了幾張狗皮膏藥貼在腰上,沒想到第二天卻痛得更加厲害,完全爬不起來。怎么辦啊,每天都有客戶等著自己送氣罐呢,張萬平愁眉不展。
“爸,我去送煤氣罐吧?!本驮趶埲f平躺在床上責怪自己不小心時,文質彬彬的張小鑫卻主動提出幫爸爸送氣罐。那段關鍵時期,張萬平把家的重擔交給了年幼懂事的兒子。張小鑫學著父親平時和客戶對話的口氣,熟練地開展起了業務。
而這次的特殊經歷,也讓從沒做過體力活的張小鑫,在他15歲那年突然長大了,第一次感受到了父親的艱辛。從此,張小鑫不再以自己家境寒酸為恥,而是大大方方的叫朋友來家里玩,嘗母親親手做的飯菜。
2006年,張小鑫高中畢業,順利考取了湖北中醫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護理專業。得知這個好消息,辛苦了半輩子的張萬平夫婦欣喜若狂,對未來滿懷憧憬??墒呛芸焖麄兡樕系男θ萁┳×耍瑑鹤拥膶W費又成了一個必須面對的難題。
張萬平每天加倍地工作,只為多賺錢供兒子讀書??刹淮蟮目h城里面,競爭對手倒有好幾個,張萬平只得打價格戰贏得生意,別人送一罐氣賺5元,他卻掙4元也照送不誤。以前凌晨之后才睡覺休息的他,也開始全天24小時送氣,只要有人來電話,不論什么時間,他都風雨無阻,任自己的體力透支。
2006年9月,張萬平用東拼西湊來的學費,將兒子送進了學校。盡管張萬平沒日沒夜地工作,但張小鑫每個月400元的生活費讓這個家依然有些吃力。從張小鑫大二那年開始,考慮到物價漲了,父母主動將每月生活費漲到600元。
2010年,張小鑫家再也繳不起學費了,只好先拖欠學校的。不僅如此,張小鑫每個月的生活費也由母親分三次寄出。但盡管這個家在經濟上陷入了困境,但一家三口依然很幸福,因為他們覺得未來一片光明。但不曾想,隨之而來的會是一場滅頂之災。
天降橫禍兒子遭遇“腦死亡”
2010年9月,轉眼到了張小鑫實習的時候,他被安排在老家京山中醫院實習。然而,盡管實習生涯得心應手,但張小鑫一家不敢高興得太早,因為張小鑫還欠著學校4800元學費,等這筆錢補上后,他才能拿到夢寐以求的畢業證。
張萬平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到兒子畢業時,欠學校的錢不出意外應該就能還上。而到時兒子就能順利參加工作,成為一名男護士了。
“爸,媽,等我賺錢了,我就給你們換個大房子?!?011年寒假,當街坊都在歡天喜地地準備年貨時,張小鑫和父親扛著氣罐奔波于大街小巷,閑下來時,他不忘和父母一起憧憬著美好的未來。然而,眼看欠下的學費就要湊齊時,一個讓這個家庭猝不及防的噩耗卻突然降臨。
2011年5月31日清晨,張萬平一如平常的早早起了床,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剛結束實習的張小鑫也起床,匆匆吃過早飯后和父母打了聲招呼就出門了。這天,他要去京山中醫院拿自己的實習鑒定報告。
然而,張小鑫剛走到離家不遠的一個十字路口時,一輛農用汽車突然迎面撞來。張小鑫還來不及反應,就被撞倒在地,失去了知覺。好心的路人發現后,立即撥打了120急救電話,20分鐘后,他被送往京山縣人民醫院搶救。
正在搬氣罐的張萬平接到兒子出事的電話后,和妻子馬不停蹄地趕到了醫院??傻结t院后,他們得知兒子除了頭上有點擦傷之外,并沒發現其它外傷,這讓老兩口懸著的心稍稍平靜了下來,相信兒子很快就能轉到普通病房了。然而,就在張萬平和妻子還沒來得及喘氣時,更殘酷的現實發生了。
6月2日,張小鑫的瞳孔突然變大,醫生檢查后,發現他已經呈彌漫性腦腫脹。在對張小鑫的大腦進行了cT掃描后,發現他的腦干已經受到了嚴重損傷,顱骨骨折,情況非常嚴重。醫生果斷決定馬上為張小鑫進行開顱手術。在經歷了緊張而漫長的五個小時手術后,張小鑫的瞳孔縮小了,病情轉危為安。胡春梅和丈夫提到嗓子眼的心又終于放下來了。
張萬平和妻子原本以為兒子通過這次手術后會有驚無險地從死神手里逃過一劫,不會再有危險了??墒蔷驮诘诙?,噩夢再次上演,而且張小鑫的情況更加嚴重。到了傍晚,張小鑫開始出現無法自主呼吸的惡兆,醫生不得不為他上了呼吸機。
6月4日,醫生告訴張萬平夫妻,張小鑫已經腦死亡。他的呼吸、心跳都靠醫學器材來完成,一旦離開這些,張小鑫的生命特征將很快消失。
“兒子還有心跳啊,你們救救他吧,求你們了?!睆埲f平夫婦不相信兒子死了,他們也不確定腦死亡所代表的含義。胡春梅一著急,甚至都向醫生跪下了,她眼看兒子躺在病床上樣子很安詳,身體也沒有損傷,就像平時睡著了一樣,又發瘋似的拉著兒子的手,拼命的呼喚他,胡春梅實在沒有辦法接受這個現實。
“救救我兒子吧,不管多少錢,只要他能活過來,哪怕成植物人也好!”張萬平這個男子漢,難過得眼睛透紅,嗓子都啞得說不出話了。他傷心得幾乎失去了理智。醫生見狀,只得再次不厭其煩地給他們解釋醫學上腦死亡的定義和含義。
突然,當醫生講到關于國外很多腦死亡病人會選擇器官捐獻時,引起了胡春梅注意。她急切地問醫生:“那孩子既然腦死了,移植一個大腦不就沒事了?”醫生只好又解釋說:“肝、腎等器官可以進行移植,但大腦目前是沒辦法進行移植的?!?/p>
聽到醫生斬釘截鐵的回答,張萬平夫婦只得絕望地接受了兒子離開人世的現實。而失去了兒子的張萬平,更是悲痛得當場昏倒在地,他在兒子身上傾注了太多的心血,如今兒子走了,一切都化成泡影?,F場彌漫了痛苦和悲傷的氣氛,久久不能散去。
胡春梅被親戚攙扶著坐在醫院外的長廊上,任何的安慰在這時都起不了作用。胡春梅想著撫養了22年的兒子就這樣無情地離開了自己,心像撕碎了般疼痛難忍。
京山的六月,窗外不知何時飄起了小雨,使得天氣異常悶熱。胡春梅坐在椅子上,反反復復回憶著關于兒子的一切,她突然想到了剛才醫生所說的話——肝、腎等器官可以進行捐獻、移植。兒子命苦,壞死的是大腦,所以一點希望都沒有了,但換位思考,也許現在還有許多肝、腎等器官需要換掉的孩子啊,他們的父母也一定很悲傷絕望,正如自己此時的心情一樣。既然兒子沒救了,何不將他的器官捐獻出去?這樣就能救到更多人的生命了。況且,只要兒子的器官能繼續運行,就像他還活在這個世上一樣,也算是一種安慰。悲痛中,胡春梅突然萌生了捐獻兒子器官的想法。
“裸捐器官”讓兒子以另一種方式活著
“老伴,要不我們把孩子器官捐了吧,就當他以后還活在這世上……”胡春梅看了看一旁悲痛萬分的丈夫說道。
“老婆子,你是瘋了嗎?!背两趩首又吹膹埲f平,聽到妻子提出器官捐獻的想法之后,他簡直沒辦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張萬平認為妻子受打擊太重,神志不清才說出這番話??墒呛好芬娬煞虿粸樗鶆?,卻認真地繼續勸說了起來。
“別說了,我不會同意的?!边€沒等妻子說完,張萬平立刻打斷了妻子的話。而且身邊的親戚得知胡春梅的想法后,也完全不理解。在這個信息落后的小縣城,逝者不能留下全尸會讓很多人接受不了。親戚們都覺得胡春梅的腦子燒壞了,孩子不幸去世后不考慮安葬等細節問題,卻在為連她自己都不太明白的器官捐獻糾結。
“我沒有瘋,也沒有病,我只想將孩子的器官捐獻出去,救更多的人,讓孩子也能以這樣的方式繼續活在人間?!逼綍r溫和的胡春梅,在這件事情上絲毫沒有退步的意思。在她的三番五次勸說下,親戚們沉默了。胡春梅的話也句句說到了張萬平的心坎上,他想著孩子離開已經成事實了,如果這樣既能讓孩子還存在人世間,又能幫助到那些和他們一樣不幸的家庭,一種無私的愛心也涌上這個悲苦的父親心頭,他最終同意了妻子的決定。
2011年6月5日一大早,胡春梅便迫不及待地找到管床醫生詢問關于捐獻遺體的細節。她甚至還不知道,兒子將成為這個縣城第一個器官捐獻者,這讓沒有經驗的醫生都有些茫然。最后,在一位曾經參加過相關培訓醫生幫助下,他們和武漢市紅十字會取得了聯系。
當天中午,武漢市紅十字會器官捐獻管理中心負責人駱鋼強和3名醫生趕到了京山縣人民醫院。經過醫生檢查后,發現張小鑫身體十分健康,不僅肝、腎等器官可以捐,眼角膜、皮膚都可以捐獻。
可當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讓夫妻倆在無償捐獻器官協議書上簽字時,張萬平有些猶豫了。想到要在孩子身上動刀子,把孩子身上的器官都挖走,他還是有些接受不了。何況,起初他們只想過捐肝、腎等內臟,沒想到眼角膜和皮膚還能捐,如此“裸捐”讓他不得不重新考慮了。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表示,如果他們不想捐,可以不捐,但捐了,就能救助更多的人。夫妻倆流著淚,考慮再三后還是顫抖著在協議上簽了字。張萬平和妻子最后的要求就是,進行捐獻手術之前,讓他們再看孩子一眼。
當張萬平夫婦看到兒子在呼吸機幫助下,安詳沉睡的樣子時,他們知道,孩子即將變成天使,將化為別人的雙翅,以愛的方式繼續活在這個美麗的世界上?!昂⒆?,你會活得更好的,爸媽永遠都會想你。”胡春梅輕輕地摸著兒子的臉,向他做最后的告別。
6月5日下午4時40分,張小鑫的呼吸機被拔除,40分鐘后心跳徹底停止,器官獲取手術正式進行。
當晚10時左右,張小鑫的肝臟、兩個腎臟、兩只角膜和2000平方厘米皮膚組織被分別送往武漢同濟醫院和湖北省人民醫院,進行相關移植手術。
躺在武漢同濟醫院的51歲肝硬化病人王紅,成為接受張小鑫器官捐獻的第一個受益者。多年的病魔折磨得她體重只剩下70多斤,身形消瘦得像骷髏,可是因為肝硬化,腹部卻滿是積水,整個肚子鼓起來十分痛苦。她平時吃東西只能喝稀飯,晚上也因為病痛而睡不著覺。在醫院整整躺了一年,就是為了等待著哪一天能有合適的肝源出現。在和張小鑫的肝臟配型成功后,她幸運地接受了器官移植手術。手術成功后,王紅的病情恢復良好,對于器官捐贈者的義舉,她更是感激涕零。
與此同時,湖北省人民醫院的兩位尿毒癥患者也相繼通過腎臟移植手術獲得新生。兩名角膜炎患者重見光明。張小鑫獻出的生命禮物讓5名患者重獲生機,但根據器官捐獻慣例,這些受捐人都不知道關于捐獻者的任何信息,而張萬平夫妻也不知道兒子的器官都捐給了哪些患者。但想到兒子的器官能挽救5個人的生命,張萬平和妻子也替那些受盡病痛折騰的患者感到開心。同時,他們也很欣慰,深信兒子以這種特殊的方式活了下來。
張萬平夫婦對兒子的器官捐獻,是京山縣第一個器官捐獻案例,有著重大的意義。而器官捐獻者張小鑫的名字也被永遠鐫刻在了武漢石門峰陵園的“生命之光”遺體捐獻者紀念碑上,萬古流芳。
近日,這對樸素的大愛夫妻帶著鮮花,從老家趕來“生命之光”紀念碑下,憑吊永遠活在心中的兒子。石碑上有著許多哲人寫的詩句,其中有一句寫到:最后的逝去和最初誕生一樣,都是人生必然。最后的晚霞和最初的晨曦一樣,都是光照人間!這句話,在張萬平夫婦歷經切膚之痛后,終于體會到其中的含意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