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名叫蒙蒙的6歲男孩即將正式入學,父母發現他們的寶貝兒子根本坐不住,在學前班里經常惹事生非,要么做怪相,要么罵臟話,甚至動手動腳欺負小伙伴。老師拿他沒辦法,父母也十分著急,被列為“問題兒童”。
另一名女孩叫玲玲,讀小學三年級,剛滿8歲就成了醫院的“??汀保靸深^不是便秘就是腹瀉。雖然藥物不斷,癥狀卻始終不見好轉,成為另一類“問題兒童”。
這兩個孩子雖然表現各畀,病因卻同出一轍:血中一種叫做鉛的重金屬元素含量多了,蒙蒙是13.2微克%,玲玲是14.3微克%,不僅大大高于正常值(正常值為零),而且也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鉛中毒標準(10微克%)。看來,“問題兒童”的問題就出在鉛中毒上。
鉛中毒癥狀,五花八門
鉛是一種有害的重金屬,是一種能和人體多系統親和的毒物,可累及神經、造血、消化、心血管以及泌尿等人體重要組織。因此,鉛中毒的癥狀往往是五花八門,多種多樣,難以用一兩句話說清楚。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家長甚至醫務人員都“滿頭霧水”,弄不清“問題兒童”與鉛的因果關系,致使在尋找病因時讓鉛這個真兇一次次漏網,從而產生誤診。
比如,超標的鉛可毒害中樞神經,導致孩子智力低下,行為異常,常表現為煩躁不安、冷淡、多動、易哭鬧、神經衰弱、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下降,因而產生學習障礙。資料顯示,血鉛高的兒童智商低下,尤其影響孩子的操作能力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前面所說的蒙蒙就是因血鉛超標而患上多動癥的。
再如,血液中過多的鉛可與紅細胞膜結合,使骨髓中幼紅細胞的成熟發生障礙,并通過影響血紅蛋白的合成,導致貧血。此外,鉛可侵入消化系統,損害消化功能,打亂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與利用的規律,引起反復便秘、腹瀉等。玲玲之所以會成為“老病號”,癥結也在于此。
除了上述古怪的癥狀外,還可以列出若干鉛中毒的“蛛絲馬跡,”有的經常頭暈、頭痛,有的頭痛劇烈時甚至揪著頭發撞墻;有的虛弱無力,不思飲食,形體消瘦;有的脾氣暴躁,愛吵、鬧、打架;有的出汗多、夜驚、貧血、易生感染性疾?。挥械纳聿陌?,近乎侏儒。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孩子一旦血鉛超標,往往久治不愈,成頑癥痼疾。東北某市一位叫做紅紅的9歲女孩,讀小學四年級,學習成績總是上不去,身體瘦弱,皮膚蒼白,頭發稀疏而且泛黃,同學都叫她“黃毛”,經常肚子疼痛,患過3次肺炎。直到第4次患肺炎住院,一位經驗豐富的兒科專家詢問了她的生活與學習情況,并查詢了她的“祖宗三代”的職業與健康狀況。懷疑為慢性鉛中毒,建議查血鉛。化驗報告果然證實了專家的猜想:血鉛嚴重超標,而且血鉛過量的原因緣于娘胎——其母曾是一家設備簡曬、技術落后的鄉鎮印刷廠工人,紅紅一出生就已經遭受到嚴重的鉛污染了,她如何能健康成長呢?
筆者在此提醒家長,如果你的孩子反復出現“出格”或“怪異”的癥狀與行為,應及時去醫院查血鉛,或許會有“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的發現。即使看似正常的孩子,也不妨利用節假日查一查,以便及早發現那些尚處于“亞臨床類型”的鉛中毒:做到早預防、早治療,更有利于孩子健康地成長。
鉛中毒途徑,多種多樣
如此可惡的鉛是怎樣潛入孩子體內的呢?有關專家告訴我們,這都是由于環境污染惹的禍——
濫用農藥,加重了土壤對農作物的鉛污染,使日常食物中的鉛含量超標。
機動車輛增加,汽油燃燒以及尾氣排放導致鉛散布于空氣中,而孩子又大多喜歡在公路旁玩耍,孩子大量吸入鉛污染的空氣;做飯或取暖燃燒的煤產生鉛;
房間裝修使用含鉛的材料,家具以及玩具上的油漆,散發出含鉛氣體;
某些化妝品、染發劑含有鉛;
吃用含鉛生鐵鑄成的爐子炸的爆米花,或含鉛的皮蛋;
自來水管污染水質,尤其熱水龍頭放出的水受到的鉛污染更重。
看看,我們簡直生活在鉛的包圍中,鉛污染就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通過皮膚、消化道、呼吸道等多種渠道侵入體內。兒童由于處于發育階段,機體對鉛毒的敏感性高,因而受害更大。特別是高濃度的鉛塵大多距地面一米左右。這個高度恰與兒童的身高相近,最容易經呼吸道而“長驅直入”。加上孩子大多又有愛咬啃玩具、鉛筆等含鉛物體的嗜好,故孩子成為鉛中毒最大的受害群體。
強化防治措施
鉛對孩子的危害如此廣泛、嚴重,鉛害,尤其是城市兒童血鉛超標者近半數,故應提高鉛害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防范。
培養孩子講衛生的習慣,如飯前玩后洗手,勤剪指甲,教育孩子改掉隨便咬啃物品的不良行為。
家居裝修要講科學,材料要符合綠色無害標準。保持家中清潔,經常擦洗塵土,做到窗明幾凈。定時開窗通風,以煤做燃料的家庭應特別注意。
從事鉛作業人員注意穿脫工作服,下班洗澡,切忌把生產工具、工作服之類帶回家污染孩子。
讓孩子不吃含鉛皮蛋、爆米花等,盡量不到公路邊玩耍;少在空氣污濁的公共場所逗留。
清早打開自來水龍頭,須待其先流一分鐘后再使用,以防鉛污染。
多給孩子安排牛奶、海帶以及含鋅豐富的食品,如禽肉、豆類、海產品等,這些食物具有一定的排鉛功效。
婦女孕期更應預防鉛害,防止鉛經胎盤轉移到胎兒體內。
定期檢測孩子的血鉛,血鉛一旦升高,可在醫生指導下利用補充鈣質、果膠或其他有效方法驅鉛,保證孩子健康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