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民間,重陽節這天,有人們要身帶山茱萸的習俗,據說可以避瘟疫。關于山茱萸避瘟疫之說,史書記載頗多。山《淮南畢萬術》謂:“井上宜種茱萸,茱萸葉落井中,飲此水無瘟疫,懸茱萸于屋內,鬼畏不入?!薄讹L土記》還說:“俗尚九月九日謂上九,茱萸見到此氣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頭,云辟惡氣?!笨梢姽湃舜_以茱萸消災避惡?,F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將重陽節民間集會也稱為“茱萸會”。
山茱萸原產于我國,主要分布于陜西秦嶺、河南、浙江、安徽、山西、四川等省。多為栽培,也有野生于山坡的灌木叢中。山茱萸為落葉喬木,清明節開黃花,“秋分”至“寒露”時成熟,核果橢圓形,紅色。果經沸水浸煮,捏出果核,曬(烘)干而成。山茱萸是茱萸的一種,其果肉稱“萸肉”,為傳統名貴中藥材。茱萸處方名為,萸肉、山茱萸、生山茱萸、炙山萸、棗皮等。山茱萸味酸、澀,微溫。歸肝、腎經。功能主治:補益肝腎,澀精固脫。常用于眩暈耳鳴,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大汗虛脫,自汗盜汗,婦女體虛,內熱消渴,月經過多等。古代研究,萸肉微溫而不熱,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藥品,不論陰虛或陽虛,都可配用。它既能補益肝腎,又能收斂固澀;能補能澀是本藥的一大特點?,F在常用的六味地黃丸就是以它為主藥的,另有金匱腎氣丸、知柏地黃丸、杞菊地黃丸、八仙長壽丸等,均是以山茱萸為主藥的良方。
下面介紹一組有關山茱萸治療常見病的方劑供參考:
腎精虧虛 主癥:耳鳴、聽力下降、頭暈、頭昏、腰膝酸軟、失眠多夢。
方藥:枸杞10克、菊花10克、生地15克、熟地、山萸肉、澤瀉、山藥、丹皮、黃精、五味子各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各服1次。
腎陰虧損 主癥:小便清瀝均熱,咽干心煩,手足心熱,頭暈眼花,腰膝酸軟,大便秘結。
方藥:六味地黃湯合豬苓湯加減。熟地20克、山藥12克、茯苓9克、澤瀉9克、牡丹皮9克、豬苓10克、滑石9克、阿膠9克(溶化)水煎服,每日一劑,每日2次。
骨質疏松癥 主癥:腰酸背痛腿抽筋,骨折的幾率增加。
方藥:熟地15克、山萸肉10克、何首烏12克、枸杞12克、龜板9克、杜仲9克、巴戟天9克、仙靈脾3克、山藥9克、胡桃肉9克、牛膝9克、鹿角膠3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每日2次。
陰陽兩虛 主癥:心氣不足、陽痿等。
方藥:人參10克、白術15克、巴戟天12克、黃芪15克、五味子3克、熟地30克、肉桂3克、遠志3克、柏子仁3克,山萸肉9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每日2次。
治療腎炎 主癥:顴面朝紅或暗紅,五心煩熱,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兩目干澀,口燥咽干,夜間盜汗,或下肢輕度浮腫,便秘溲赤,舌質稍紅或暗紅,苔薄或白,脈細數或沉滑數。
方藥:干地黃25克、丹皮15克、山藥20克、山萸肉15克、茯苓15克、桑椹子25克、枸杞20克、澤瀉15克、女貞子20克、車前子20克、地膚子2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每日2次。
胃下垂 主癥:腹脹,食后加重,乎臥減輕,伴惡心、納差、上腹痛、便秘或腹瀉等。
方藥:柴胡25克、香附15克、生地24克、肉桂10克、山萸肉12克,肉蓯蓉10克、黨參10克、甘草6克、升麻9克、炒葛根9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每日2次。七天為一療程,后停藥3~5天。若病沒有治愈則可進行第二療程。
失眠 主癥 夜不能寐,失眠多夢,口干舌燥,腰膝酸軟,心煩胸悶,頭暈耳鳴等。
方藥 知母9克、黃柏9克、山萸肉12克、黨參9克、當歸9克、遠志9克、酸棗仁10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每日2次,早晚各服一次,七天為一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