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是孩子感冒的高發(fā)時段,但也別“草木皆兵”,將其他疾病也誤作感冒打理,以致延誤病情,增加孩子的痛苦。以下幾種疾患最容易與感冒混同,父母務必慎之又慎哦。
燥咳癥 秋分剛過,三歲的維維就訴說喉嚨干癢,并咳起嗽來。爸媽趕忙打開家庭藥箱,拿出感冒藥與止咳片給寶貝兒子服用。可服了整整三天,維維的病情未見絲毫減輕,只好去醫(yī)院看大夫。大夫檢查后說維維得的是燥咳癥,不是感冒。
面對維維爸媽滿臉疑惑,大夫解釋說:燥咳癥指的是氣候干燥所引發(fā)的咳嗽,干燥是中醫(yī)所說的六種病邪之一,謂之燥邪(其他五種是風、寒、暑、濕、火)。燥邪雖然一年四季皆有,但以秋季為甚,最容易耗傷津液,損傷肺臟而致孩子咳嗽,俗稱“秋季燥咳”。
不難明白,燥咳并非像感冒那樣禍起病毒入侵,而是秋季干燥的氣候刺激了咽喉、氣管等呼吸道所致。雖與感冒一樣出現(xiàn)咳嗽,但咳嗽自有特色:咽部發(fā)癢,干咳無痰;咳嗽白天輕,夜間及早晨醒來較重;既不發(fā)燒也不流涕,對感冒藥、消炎藥乃至止咳藥皆不敏感。
所以,不可僅憑咳嗽就說孩子感冒了,當然也不可像維維父母那樣動用感冒藥與止咳片,否則不僅白費功夫,而且可能招來感冒藥的副作用。正確之舉是分清燥咳的性質,并對癥處置。
防治要點:中醫(yī)將燥咳分為溫燥與涼燥兩類,各有其特點與防治措施——
1 溫燥咳嗽。燥而偏熱,一般發(fā)生在初秋(中秋之前),此時尚有暑熱的余氣,天氣還比較熱,患兒干咳無痰,或者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皮膚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煩,舌邊尖紅,苔薄黃而干。治療主要是疏風清熱,潤肺止咳,方劑如桑杏湯(主要成分有桑葉、杏仁、豆豉、山梔子、貝母、沙參、梨皮)。
2 涼燥咳嗽。燥而偏寒,一般發(fā)生在深秋(中秋之后),秋風漸緊,寒涼漸重,患兒怕冷,頭痛鼻塞,咽喉發(fā)癢或干痛,咳嗽,咳痰不爽,口干唇燥,舌苔薄白而干。治療主要是疏散風寒,潤肺止咳,方劑如杏蘇散(主要成分有杏仁、蘇葉、半夏、陳皮、前胡、枳殼、百部、款冬、甘草)。
3 無論溫燥或涼燥,都不要用發(fā)汗的藥物(如感冒藥)。因為燥邪本來就耗損了孩子的津液,致使呼吸道干燥才咳嗽的,如果再用發(fā)汗藥物,豈不造成體內津液更大的流失,無異于“雪上加霜”。
4 多補水分,充實體內的津液,增加呼吸道的濕潤度,如多喝水,多安排一些潤肺的瓜果和食物,如鴨梨、金橘、葡萄、白蘿卜、蜂蜜等。一旦孩子的體液恢復平衡,燥邪之氣得到消除,燥咳癥狀自然減輕甚全消失。
哮喘 哮喘嗎?自然要喘嘛。不少家長都囿于望文生義的傳統(tǒng)思維,飛飛父母也不例外,所以當大夫說菲菲得的是哮喘病后驚詫不已。原來,國慶長假還沒過完,寶貝女兒就咳起嗽來,服了近一周的抗感冒中成藥未見好轉,主治大夫建議去變態(tài)反應科看看,果然否定了感冒,確診為哮喘,主兇竟是狗毛過敏。父母這才恍然大悟,國慶節(jié)前夕,友人送來一條寵物犬,菲菲很是喜歡,成天形影不離,沒過幾天就莫名其妙地攀上了咳嗽了。
菲菲的遭遇提醒父母,哮喘不一定喘。喘指人在呼氣時有一種高音調的鼻音傳出來,類似于吹笛音,可見于90%以上的哮喘息兒,夜間特別明顯,但也有近一成患兒只表現(xiàn)為咳嗽,卻無喘息,醫(yī)學稱為變異f生咳嗽或咳嗽變異性哮喘,常常被錯認成感冒而誤治。
其實,兩者鑒別并不難,關鍵在于父母要有對哮喘的警惕性。首先,秋季是包括哮喘在內的過敏性疾病高發(fā)時段,奧妙在于忽冷忽熱的氣溫與潮濕的環(huán)境,造就了太多的致敏原,包括霉菌、塵螨、花粉、動物毛等,大大增加了過敏體質孩子的患病風險。其次,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性疾患雖然也在秋季多見,也會出現(xiàn)咳嗽,但往往還有發(fā)燒、嗓子疼、流鼻涕等感染性癥候。更為重要的是感冒咳嗽沒有哮喘那么持久,一般一周左右就可痊愈;如果你的孩子咳嗽持續(xù)十天或更長,就要想到是否哮喘作祟,切不可以有否喘息來判定是與非,菲菲可謂前車之鑒。
防治要點:一旦確診為哮喘,就要在專科醫(yī)生指導下予以正規(guī)治療。
1 控制哮喘發(fā)作最有效的藥物是激素霧化吸入,一天的吸入量限制在400微克內。霧化吸入的最大好處是可讓藥物直接抵達氣道病變部位,全身吸收很少,副作用也非常小。
2 脫離過敏原。哮喘患兒應像菲菲那樣,到醫(yī)院變態(tài)反應科抽血查過敏原,并設法避開。據(jù)研究人員觀察,塵螨是導致國內孩子發(fā)病的主兇,約占八成以上。因此,清除塵螨的滋生地非常重要,如經常打掃或清洗坐椅靠墊、抱枕、窗簾、床墊以及地毯,遠離寵物以及不用羽絨衣被,使用防螨床罩、枕罩等。出門可戴口罩,防止花粉侵入口鼻。
3 實施“脫敏治療”。通過注射可能引發(fā)孩子過敏的過敏原疫苗,恢復體內的免疫系統(tǒng),可望逐步減輕甚至停止過敏癥狀發(fā)生。
過敏性鼻炎 鐵鐵體質一向較差,一到秋后天氣轉涼,鼻子就出問題,鼻塞、鼻癢、打噴嚏、流鼻涕全占齊了,先后吃了不少抗感冒的中西藥都沒用。爸媽決定不能再這樣糊里糊涂地治下去了,遂去市中心醫(yī)療耳鼻喉科掛了個專家號,被診斷為過敏性鼻炎,經抗過敏治療后癥狀很快就減輕了。
過敏性鼻炎與普通鼻炎不同,雖然是鼻子出狀況,但病根還是過敏因素為患,與哮喘屬于同一類疾病,因而秋天高發(fā)。過敏性鼻炎看似小病,給孩子帶來的不適感卻很重,甚至累及活動與睡眠。另外,屬于上呼吸道的鼻子與下呼吸道(包括氣管、支氣管與肺)在解剖結構上是連續(xù)的,鼻子的過敏性炎癥極易向下呼吸道蔓延,有發(fā)展成哮喘之虞,醫(yī)學稱為過敏性鼻炎一哮喘綜合征。醫(yī)學研究資料顯示,大約60%~80%的過敏性鼻炎可發(fā)展成過敏性哮喘,形勢不可謂不嚴峻。
過敏性鼻炎既然屬于變態(tài)反應性疾患,為什么鐵鐵會誤服感冒藥呢?因為癥狀太像感冒了。看來,將兩者做個比較,找出不同點太有必要了。
鼻癢。過敏性鼻炎患兒鼻癢很重,甚至引起“丑容”,鼻子里好像總有螞蟻在爬,癢得難忍,迫使孩子老是撓鼻子,或出現(xiàn)“縮涕”動作,時間一長鼻背皮膚會出現(xiàn)一道橫紋。同時,由于鼻塞要張口呼吸,孩子面部可出現(xiàn)“癡呆樣面容”;挖鼻、鼻涕刺激易出現(xiàn)鼻孔和鄰近皮膚潮紅。另外,有的孩子因鼻塞引起面部靜脈回流受阻,致使眼瞼下方皮膚色素沉著而形成黑眼圈。感冒雖然也有鼻癢,但只是偶發(fā),而且程度輕得多,自然也不會有“丑容”征象出現(xiàn)。
流涕。過敏性鼻炎發(fā)作時,大量清水樣鼻涕“傾瀉”而下,如同兩條小瀑布。感冒的清水樣鼻涕主要限于初期,量也不大,以后潔涕可轉為粘性或膿性。
噴嚏。過敏性鼻炎噴嚏連連,一打就是一長串,老是剎不了車。感冒也打噴嚏,一股不會連續(xù)打,偶爾打一個而已。
全身癥狀。過敏性鼻炎全身癥狀少,僅僅表現(xiàn)為鼻部癥狀,或伴發(fā)哮喘,或有皮膚過敏。感冒常常有發(fā)燒、乏力、肌痛、頭痛、咽痛、胃腸道不適等全身不適感,且較明顯。
病程。過敏性鼻炎發(fā)病快,時間短,癥狀可很快消失,但容易復發(fā),整個病程可經年累月。感冒一般一周左右痊愈,最長也不會超過十天。
防治要點:按過敏性疾病進行治療與預防。
使用抗過每藥物、如撲爾敏、酮替芬、焦斯敏、仙特敏及鼻可靈等,以控制急性癥狀。遠離過敏源,同哮喘。脫敏治療,同哮喘。
病毒性心肌炎 最后得說說病毒性心肌炎,雖然發(fā)病率比上述幾種疾病都低很多,但危害性最大,因為其矛頭直指享有“生命發(fā)動機”稱號的心臟,有致命之險。更糟糕的是,心肌炎發(fā)病之初的表現(xiàn)與感冒無二,如發(fā)燒、全身酸痛、嗓子疼、咳嗽或吐瀉等,這些感冒癥狀持續(xù)1~3周后,才有左側胸痛、心慌、氣短、頭昏等一系列心臟不適癥候陸續(xù)“亮相”。如果你的目光只停留在感冒上,很容易讓心肌炎暗中坐大,喪失早期診治的有利時機,將病兒置于險境之中。
顧名思義,病毒性心肌炎禍起病毒感染,黑名單上有柯薩奇病毒、埃柯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這些也都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罪魁”。秋季氣候多變,陰晴冷熱不定,給了病毒以可乘之機,因而成為病毒性心肌炎的發(fā)病旺季,父母務必擦亮眼睛,別讓其在感冒的面紗下危害孩子的健康其至生命。
防治要點:感冒患兒超過一周未見好轉,或好轉后又出現(xiàn)精神差、心慌、頭暈、惡心等癥候,須立即看醫(yī)生,醫(yī)生可借助于心電圖等檢查手段偵查孩子是否心肌受到病毒的侵犯。如果確認病毒侵犯了心肌,應毫不猶豫地住院治療。平時要注意喂養(yǎng),保證供給足夠的維生素B1和C,并注意防治感冒及其他病毒性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