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明年1月1日,沙寶亮就滿40了。在40歲生日到來之際,11月11日,沙寶亮終于在北京舉辦了自己從藝以來的首場個人演唱會“一沙一世界,墨韻天彩行”,并推出一張全新專輯《戀曲2012》。
四十不惑。年屆四十的沙寶亮也選擇在這時為自己的人生辟開一道新的分水嶺,以一場演唱會梳理過去的40年,又以一張專輯展開接下來的人生。沙寶亮為自己寫了一首歌《男人四十》,以此作為送給自己40歲的禮物。
他說,是時候這么做了。
沙寶亮:40歲給自己一個禮物
文/本刊記者/盧世偉攝/本刊記者/文立明
40年 從沒學過唱歌
如果要你數內地歌壇唱得最好且最深入民心的男歌手,沙寶亮自然是不會被錯過的一個名字。無論在行內行外,沙寶亮在演唱方面都備受推崇,尤其是專門學唱歌的同行,提起沙寶亮的演唱,都會用到“講究”兩個字,無論是用聲還是用情,都一絲不亂,層次豐富而鮮明,這是很多科班出身的歌手都未必做得到的。
沙寶亮的非科班出身早已眾人皆知。沙寶亮畢業于北京藝校,最早是一名雜技演員,1987年,未滿16歲的他,就在法國世界未來雜技節上拿金獎了。他也曾是80年代中國最早的一批霹靂舞高手,90年代初就憑著一身舞蹈絕藝開始走穴生涯,備受好評。1993年,他在酒吧做伴舞時,臨時替一缺席的歌手救場,唱了一曲《改變所有的錯》,他的人生也因此改變,從此步入了歌手生涯。
但這樣改變的人生,熬到十年似乎才熬出一點改變的價值。從酒吧開始,到組樂隊,到替他人寫歌,到找唱片公司簽約被拒,直到人生的頭30年都要熬完了,2003年,沙寶亮才等到一首《暗香》,一曲唱罷天下聞,飛上枝頭變鳳凰,真正有機會讓所有中國的電視觀眾領略到他那大氣沉著而細致唯美的演唱,沙寶亮也因此登上中國最會唱歌的男歌手前列的位置。2003年8月,沙寶亮還一舉拿下了羅馬尼亞國際流行音樂節比賽的最高獎——金鹿獎,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歌手在國際流行音樂比賽中獲得的最高榮譽。
能有如此的歌唱成就,很多人會以為,沙寶亮必然是拜過大師,并經過多年的研習。采訪時沙寶亮告訴記者,其實40年來,他從沒有學過唱歌,并且認為,也根本沒有必要去學唱歌。“音樂對我就是一個愛好,從來沒找過老師。我深知一點,三寶也跟我說過,歌手千萬不要找聲樂老師學發聲,我覺得確實是這么回事。我從沒有跟任何老師上過一堂課。我覺得音樂是屬于普通人的,沒有必要去學發聲,用你真摯的情感唱出來,最打動人的地方并不是發聲有多漂亮,而是聲音里帶出來的情感。”
沙寶亮不認為自己唱歌聲音有多講究,“我沒有,就是情感方面越來越豐富,我沒有在聲音上考慮任何問題,強調聲音的氣質,強調聲音的能力,沒有。”
40年 唱歌不為別人會唱
以中國的傳統音樂審美,能唱大歌(指那種旋律起伏跌宕、氣勢磅礴、音域跨度寬廣的歌曲)通常是會唱歌的重要標志,很多擅唱大歌的歌手都很容易被辨識為唱將,若再有幾首很具傳唱度的歌曲,就基本上可以站到歌壇前列了。男歌手中的劉歡、韓磊、孫楠,女歌手中的韋唯、毛阿敏、李娜、韓紅、那英等,都是如此。
沙寶亮當然也屬于他們中的一位。但總有人覺得,以沙寶亮的唱功、作品質量,他在歌壇的位置原本可以站得更靠前一些,但縱觀內地歌壇數年發展,沙寶亮總沒能站到最前列的位置。也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和韓磊、劉歡、孫楠等同屬大歌級的唱將,但沙寶亮與他們的區別在于,他們的歌不管跨度怎么大,都屬于大線條的歌曲,雖然音很高,一般老百姓努力扯把嗓子,也都還能唱得下來,但沙寶亮的歌曲太多細節上的處理和講究,尋常人很難駕馭,所以在KTV中,你能隨時聽到有人唱孫楠的歌,但聽到唱沙寶亮的就稀少很多。
自己的歌難唱,沙寶亮并不否認:“我唱歌本身就不是為了讓所有人都會唱的。我知道大家對唱歌有不同的需求,有的歌是用來唱的,大家一起唱著開心;也有的歌是用來欣賞的。如果我的歌大家都會唱了,那就不需要我來唱了嘛。”
40年 因《暗香》而文藝
事實上,沙寶亮的高端文藝路線,也并不是從一開始就形成的。最初的沙寶亮,唱歌還是憑著一股本能的激情,最早為大家所記住的歌曲是北京國安隊的隊歌《國安永遠爭第一》,是那種直白激昂的唱法,在他歌唱頭十年苦熬的日子,他組過樂隊,還拿著自己寫的RB歌曲去找唱片公司簽約,都未獲認可。但從上世紀末他演唱的一首關于獻血的公益歌曲《我愿意為你》開始,沙寶亮的演唱已經開始跳出一般大流行歌的常規模式,開始有了更多別致的味道。直到他遇到三寶,唱了當時熱播電視劇《金粉世家》的主題歌《暗香》,從此以“高端、古典、文藝”的唱腔在歌壇獨樹一幟。
回顧自己演唱的歷程,沙寶亮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變化軌跡:“最初比較毛,比較蒼白,情感比較少,故弄玄虛的東西多,形式大于內容的多。慢慢地,變得內容大于形式,小的故事經過你的演繹很飽滿很細膩,成熟。”而今天的風格來自于多年的積累和變化,《暗香》當然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契機:“從《暗香》開始,在唱情歌方面我找到了我最拿手的一個方式,相對有些古典氣息的情歌,在我的音樂里顯得自然,大家喜歡聽,我自己唱起來也覺得舒服。”這當中,當然也有作曲家三寶的引路,正是三寶以及他的《暗香》等一系列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沙寶亮,并改變了他的音樂氣質:“最初根本不懂古典,到現在唱三寶的作品,因為他的作品里多少有一些古典音樂的元素,比較適合我。”
40歲 開始為自己唱
唱到40歲了,沙寶亮還在想著改變,而這次要改變的,不僅僅是演唱的方向,更多的是心態和情緒表達的方向。唱了近20年歌,沙寶亮喜歡的東西也隨著時間在慢慢變化,“你的審美情趣在慢慢變化和提高,你的眼界越開闊,你知道的東西越多,就會擁有更多的素材,判斷能力也提高了。”于是在剛剛推出的新專輯《戀曲2012》中再次聽到的沙寶亮,就少了尋常熟悉的那般情緒上的激越起伏,而是變得相對沉靜、溫實,甚至略帶戲謔的松馳,而聲音上,也不再如往常那樣清亮,多了一些粗礫的質感,表達的內容也從仰望的夢幻中,回到了更靠近人群,更靠近身邊的地方。
專輯中有一首很醒目的歌曲《男人四十》。沙寶亮承認,這首歌也恰是這張專輯的一個契機:“這首歌是我送給自己的禮物,因為我從來沒給自己寫過歌,我馬上就到40歲了,所以,給自己寫這樣一首歌,送給自己,自己跟自己說說話。因為很多時候很少關注自己、照顧自己。現在覺得應該關注關注自己,照顧照顧自己的感受了。送給自己這樣一份禮物,也算是給自己的一種說法,給自己一個新的分水嶺。這首歌歌詞是陳濤寫的,約了很久,也是我跟陳濤的第二度合作,《暗香》也是陳濤的歌詞。”
“40歲的生日會,有些夢開始,有些夢結束。當我吹熄了蠟燭,我在人多處,感覺好孤獨。”臨近四十的沙寶亮,以一種近乎酒后獨白的方式,放下聲腔與身段,道出內心的一段自省感悟。“很多人可能習慣了我的唯美式的唱法,但這一張感覺會往下拉一點,相對更樸實一些。”
唯美當然不是沙寶亮唱歌的唯一姿態。事實上,沙寶亮還有很多精彩的舞曲風格作品,只是他的舞曲不屬于迪廳,也不屬于街頭的那種大眾舞曲,更多屬于舞臺,像弗拉明戈般的表演性舞曲。2003年,他拿下羅馬尼亞國際流行音樂節最高獎的,正是一首充滿異域風情的舞曲作品《SINORITA》。“那個是我音樂的另一部分,我不會單有《暗香》這一種音樂表情。《SINORITA》,還有像這張唱片里的《HOLD》,還有《迷》,都是這種。我覺得唱情歌可以有富麗堂皇的語氣,也可以有一些踏實下來、就像聊天一樣的語氣,像平時說說話,聊聊感情,聊聊兄弟,聊聊人生,把表情、語氣放到最普通的詮釋音樂的方式。我覺得我要么就特別唯美,要么就特別樸實。我覺得這是我音樂路線的兩個點。”
40歲 繼續堅持CD路線
40歲,對于歌手來講,很可能是一個尷尬的年齡,再碰上當下樂壇正處于一個尷尬的時期,很多奮斗到這個年齡的歌手都有點無所適從。歌壇的審美情趣和消費習慣早已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已經功成名就的在這個時候特別謹慎,與其出一些沒有把握的新作,不如吃著老本安全還省事;新一代則隨時準備著為這些不斷變化的市場潮流和規則而來回調整折騰自己,也都在伺機而動,走一步看一步,不敢隨便有大的動作。而臨近四十的沙寶亮,偏偏還在大家都喊著唱片已死的時間段推出自己的新唱片,繼續走傳統的CD發行模式。
沙寶亮自然不會對行業的這種巨變熟視無睹,但無所謂,不過是一個自然規律。“我們剛開始聽膠木唱片,膠木唱片沒有了,換成了卡帶,從卡帶轉換到了CD唱片,現在又是數字音樂:最早是MD,然后又轉成MP3、MP4。但這些都只是載體,無論什么樣的載體,音樂一定要存在。MP3在聽覺上的那種感覺,氣質度真的不如CD,它有局限,有格式化的東西,聽起來比較死板,那種寬廣的感覺不夠。所以,現在我特別期待一個新興的媒介,可以很好地承載一個音樂作品,很好地把音樂表現好。因為我覺得唱片在不在都沒關系,但音樂還是存在的。”
至于出現什么樣的載體、如何出現,沙寶亮笑說,那是他的前老板宋柯這些人應該考慮的事情,而他,仍然會堅持做一個出CD的唱片歌手。“有一些音樂,就是需要放進很好的器材里,專注地聆聽、欣賞。在任何時候,人們都會需要這樣可以用來欣賞的音樂,而不是說,所有的音樂都得隨便什么人都能在街上唱的才叫音樂,音樂說到底還是一種藝術,需要能體現出藝術的特點和氣息。我做音樂的標準,就是為大家提供這種可以帶來審美的音樂,只有大家還需要這種音樂,我就會堅持這樣唱下去,堅持出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