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唱片已死?
愛貝克思(中國)資不抵債解散 旗下藝人各自飛
10月31日,愛貝克思內地的員工度過了他們在公司的最后一天。自此,內地愛貝克思正式解散。
愛貝克思公司(Avex)成立于1988年,總部位于日本東京,是一家扎根日本本土的大型獨立唱片公司,旗下擁有濱崎步、安室奈美惠、幸田來未、大冢愛、放浪兄弟等日本一線藝人。公司業務涉及唱片制作發行、藝人經紀、演出策劃及制作、粉絲俱樂部運營、藝人發掘與培訓等。愛貝克思除東京總部外,還在香港、臺灣、北京等地設有分公司。
雖然背靠著日本目前規模最大的唱片公司愛貝克思(AVEX)這棵大樹,先后簽過江一燕、關喆、阿蘭等內地歌手,但愛貝克思中國最終還是因為經營不善、資不抵債被日本總公司關閉,全面退出內地市場。據悉,在解散前,愛貝克思中國為數不多的藝人已經各有出路,而愛貝克思臺灣的藝人,如信、彭于晏和A-Lin等則不受影響。
背靠巨頭日本 AVEX依然解散
2006年11月16日,愛貝克思音樂影像制作(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背靠著日本最大規模的唱片公司,也是與世界四大唱片公司地位相當的AVEX,從創立之初就堅持要打造有AVEX標簽的歌手。雖然當時正值內地選秀市場趨于火熱之時,李宇春、張靚穎、周筆暢等選秀歌手正當紅,也不乏話題性新人出道,但愛貝克思中國卻并不想簽選秀歌手,此舉也讓愛貝克思中國承受了比其他唱片公司更大的挑戰和壓力。他們一心想打造有愛貝克思標簽的歌手,這樣勢必要付出很多。雖然唱片市場盜版猖獗,但內地的愛貝克思的賬面在破產前仍處于盈利狀態。其中一部分來自于商演,還有一部分來自數字唱片,但是支出依然大于收入。
公司成立之初便推出了“溫暖氣質新女聲”江一燕,并不惜集結全球幕后制作精英推出全新專輯《用愛呼吸》作為愛貝克思中國第一輯開山之作。旗下藏族女歌手阿蘭更是愛貝克思中國著力培養的本土歌手,空靈高亢的好聲音也讓她獲得了不少贊譽,為大熱賣座電影《赤壁》演唱了主題曲,更加提升了她在內地的知名度,為隨后進駐日本流行樂壇奠定了基礎。
除臺灣 內地日本藝人均受影響
盡管如此,經過多年的堅持和對音樂品質的注重之后,愛貝克思日本總部卻在2011年10月宣布解散愛貝克思中國,大中華區只保留愛貝克思臺灣一個分部。在為臺灣歌手信舉辦的最后一次北京專輯發布會后,愛貝克思中國低調解散,員工獲得賠償離開公司另覓他路。
據了解,愛貝克思臺灣區藝人并未受到愛貝克思中國關閉太多的影響,除了Dance flow組合、目前在培訓期的全新少女組合Rommie遭遇解約之外,其余藝人合約均未受波及,發片計劃照舊。臺灣藝人來到內地宣傳時,也有臺灣區宣傳部分直接負責,或交由曾經在內地相熟的宣傳團隊。
內地公司這邊,歌迷無需為內地“一姐”阿蘭擔心,據悉樂華娛樂以千萬簽約金收入旗下,同時阿蘭仍將繼續擴大在海外市場的發展。旗下的關喆、風云組合早在一年前就與公司結束合約,尚在籌劃中的新人組合MINAMI則遭遇解約遣散。
也有人傳說最近經濟不景氣,因為內地公司的解散,日本總公司也吃緊,很多藝人均可能停止發片計劃,其中包括濱崎步、幸田來未、鈴木亞美、ICONIQ等。
簽約歌手定位不準 解散在所難免
選擇簽約的歌手定位不準導致唱片公司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最終資不抵債。在全球唱片業處于低迷期的狀況下,愛貝克思日本總部只能選擇關閉相對而言不太掙錢的內地愛貝克思,從而保證愛貝克思臺灣和東京的公司在裁員后運轉正常。
據知情人透露,愛貝克思此次關閉內地公司完全是日本總部決定,因新任領導認為內地唱片行業不景氣,沒有利潤,因此將日本以外分部精簡。在討論之后,愛貝克思中國直接宣布解散。
據分析,由于愛貝克思不愿簽選秀歌手,而選秀歌手經過比賽已積累了一定的名氣和現場實力,更容易出頭,愛貝克思以傳統手法打造的新人則難以在低迷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他們還要遭受盜版的挑戰,所以此次解散也在所難免。
實體唱片銷量下跌 數字音樂崛起
[內地數據]
盜版率90%“網絡宣判了唱片的死刑。”十二樂坊經紀人王曉京接受采訪時說。網絡時代,人們已經習慣免費從網上下載各種音樂資源。據國際唱片業協會2008年的統計,中國內地數字音樂盜版率已超過90%,導致實體唱片銷量逐步走下坡路。
每年降幅41%據國際唱片業協會的數據,近7年來,我國內地唱片的銷量“一降再降”,平均每年降幅達41%。2006年和2009年甚至出現了“攔腰斬斷”的情況,銷量直接“減半”。今年預計銷量不足200萬張,這一成績僅為2005年的4%。
占收入2%中國內地2010年網絡音樂收入23億元,無線音樂收入20億元,大型演唱會收入13.2億元,電信運營商的音樂增值服務收入279億元,但回到內容制造商的不足2%。而2010年的電影票房不過是100億元,卻有40億回到了內容制造商。
[全球數據]
連續6年負增長據國際音樂行業協會提供的歷年全球實體唱片銷量數據,進入2000年,全球實體唱片銷量持續下降。2005年后,下降幅度進一步增大,連續6年呈現負增長。
銷售降25%2007年的總體銷量比2006年下降3.3%,銷售收入為193億美元,而2010年則比2009年下降8.4%,銷售收入僅為159億美元。截至2010年,與6年前相比,全球實體唱片銷售收入驟降了將近25%,市場縮水嚴重。
專輯銷量僅2.46億作為“龍頭老大”的美國,最新數據顯示其2010年實體專輯銷售量僅為2.46億張,僅為2005年銷售量的35%。但另一方面,數字音樂卻在悄然迅速崛起。去年,數字音樂在全球攬金107億美元,而5年前僅為15億美元。
小結:潔身自好?可惜市場不讓
從幾年前的百代宣布全面退出內地市場,到內地最大唱片公司太合麥田宣布不再簽藝人,其CEO宋柯稱“唱片已死”,再到大洋彼岸曾簽過布蘭妮、賈斯汀等明星的Jive唱片、Arista唱片和J唱片公司宣布倒閉,市場無情。
10月中旬,臺灣歌手信在北京舉辦新專輯發布會,這場被布置成“末日廢墟”的發布會也是愛貝克思(中國)舉辦的最后一場發布會。一系列的唱片公司倒閉和退出市場都應驗了“現在誰還靠賣唱片賺錢”這句話。
有人說,愛貝克思太想樹立自己的口碑,建立自己的標簽,可是近些年依然是選秀歌手的市場。愛貝克思堅持打造愛貝克思標簽的歌手,不簽約選秀歌手,這相當于失去了一塊很大的市場蛋糕。相較之下,曾經和愛貝克思一樣對選秀歌手抱有抗拒態度的四大唱片公司,在近兩年唱片市場處于低迷的狀態下也都紛紛挑選了從各大選秀中走出來的歌手簽約。
摩登天空老板沈黎暉說:“愛貝克思退出中國內地,跟音樂大環境有很大關系,傳統的公司單做唱片內容已經很難發展。選秀只是新人出道的一個渠道,中國多年的傳統音樂產業,導致唱片公司沒有花精力去捧新人,這個時候選秀的人就能夠出來。選秀歌手是從電視平臺選出來的,本身就是成熟的輸出品,推出來很省事,有粉絲有人氣,唱片銷量會比較好,他們可以帶來短期的一個商業價值。”
但是,歌手面對現在的市場,大多都只能是出EP,省錢!有很多人也是本著“只想給自己一個紀念,紀念自己那么多年的藝人生活”的念頭出唱片的。
“唱片已死”?或許,太合麥田CEO宋柯過于悲觀,但在網絡數字音樂的沖擊下,實體唱片的衰落已成不爭的事實。實體唱片越來越低迷,數字音樂的崛起也許并不是什么壞事。我們只是換了一個媒介去聽音樂,網絡的速度加速了音樂的傳播。
文/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