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變化與衰老
腿的老化,主要表現為肌肉、筋骨、關節酸痛、麻木、屈伸不利,甚或關節腫大灼熱等。如果你現在腿腳不靈活、酸痛發軟、步態蹣跚,這是最明顯的一個身體進入衰老期的信號。
腿部的股骨、脛骨和腓骨是人體最長的骨頭,它們和外面的骨膜、里面的骨髓以及肌肉、神經等組織組成了人體的重要支柱。隨著年齡的增長,肌纖維逐漸萎縮,骨骼也發生一系列的變化。骨主要由有機物和無機物組成,有機物使骨具有彈性,無機物使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在骨骼的化學成分方面,青年人骨骼中的無機物占50%,中年人占66%,而老年人則可占到80%。無機物含量越高,骨骼的彈性、韌性則越低,也越易發生骨折。換言之,幼年時,骨內含有機物較多,因此彈性大,硬度小,不易發生骨折,但易發生畸形。老年人則相反,骨內無機物相對增多,因此脆性較大,易發生骨折。一個人的膝關節一般只經得起四五十年的使用,在這以后,隨著骨關節間的韌帶松弛,支撐關節的功能下降,行動也會受到限制。
但是專家仍然認為這種情況并非是無可挽救的,只要鍛煉,一個人的耐力和活動能力降低的速度可得到明顯的減慢。如果我們保持肌肉的彈性和健康,在我們進入中年時,我們腿的活動能力應該保持在我們20歲時的80%。此外,不運動通常會造成腿部的關節炎,至少關節活動困難,注重運動鍛煉則可起到預防的作用。
跑(爬)樓梯
跑(爬)樓梯作為老少皆宜的健身方式,既不受天氣變化影響,也不花太多時間,不用交一分錢。就是上班、回家,也盡可能避開電梯,用你的雙腿攀登“高峰”。這種集健身、減肥、美容于一身的運動,比起其他健身方法來毫不遜色。
跑(爬)樓梯比起在平地上走或跑的運動量大好幾倍,它兼有跑和跳兩方面功效,還具有逆地球磁性力的作用。故跑(爬)樓梯不僅可使髖關節的活動幅度增大,也使下肢肌肉的韌帶、肌腱的彈性得到鍛煉,增強韌帶和肌肉的力量,同時,有助于保持骨關節的靈活,避免僵化現象出現。
原地高抬腿跑
原地高抬腿跑的具體動作是:雙手叉腰,上身挺直,目視正前方,雙腳直立,先抬右腳使大腿與小腿成直角,然后右腳下蹬左腳抬起,左腳大腿與小腿亦成直角,依此姿勢兩腳交替在原地跑步。在原地高抬腿跑的過程中,上身應始終保持挺直。每次鍛煉時間在5分鐘左右,運動頻率每分鐘50次左右,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掌握,由慢到快逐步推進。保持上身挺直的情況下,兩腿交替抬至水平,頻率越快,效果越好。
高抬腿跑的主要作用是訓練腿部爆發力,提高腿部肌肉群的蹬撐能力和持續的無氧運動能力。長期練習可以起到增強腿部力量,擴大步幅,提高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下肢關節的柔韌、協調性。
干洗腿
雙手緊抱一側大腿,稍用力從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從踝部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另一條腿,重復10~20遍。這樣可使關節靈活、腿肌與步行能力增強,預防下肢靜脈曲張、水腫及肌肉萎縮等。
揉腿肚
用兩手掌夾住腿肚,旋轉揉動,每側揉動20~30次為一節,共做6節。此法能促進下肢肌肉中血液的回流,增強腿部肌肉力量。
小半蹲
身體挺直站立,雙腳分開15~20厘米,腳尖朝前,雙手自然下垂或叉腰,腰部收緊,屈膝半蹲,身體大約下沉10~15厘米,保持靜止,每次蹲10分鐘左右,每晚做一次。這項練習可有效提高雙膝的功能,預防膝關節疼痛、髕韌帶勞損等,對老年人常見的退行性膝關節疾病也有非常好的治療和康復作用。
提踵練習
身體挺直站立,雙腳稍微分開,腳尖朝前,雙手扶椅背支撐身體。腳尖點地,抬起腳跟,保持靜止,堅持10分鐘,也可抬起放下重復100次。注意腳跟要盡量抬起,保持身體挺直,雙手的作用只是維持平衡,不要用力。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可有效鍛煉雙腳踝肌肉,對腳趾疼、糖尿病足等也有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