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平橋區計生協在國家、省、市計生協的親切關懷和正確領導下,在區委、區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區人口計生委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區廣大會員的共同奮斗,取得了顯著成績。平橋區計生協在2008年、2009年、2010年連續3年被信陽市計生協評為先進單位,2010被省計生協評為全省計生協會先進單位;區彭家灣鄉計生協、平橋辦事處十八里村計生協曾被評為全國計生協先進單位。
2011年,省計生協決定在全省計生協系統開展“爭創一流業績 爭當先進協會”活動。平橋區計生協立即研究,成立了以常務副會長甘承龍為組長、專職副會長梁俊霞為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并制定了“雙爭”方案,提出了“兩保”成績面前不驕傲、“雙爭”繼續奮斗譜新篇的奮斗目標。“兩保”,即:保全市計生協先進單位、保省計生協先進單位的榮譽稱號。平橋區計生協緊緊圍繞省、市計生協倡導的組織建設好、隊伍建設好、工作機制好、工作保障好、工作業績好、民主評議好的“六好”標準,做好協會工作,在平橋區計生協系統營造“有第一必爭,有先進必當,有紅旗必扛,有標桿必超”昂揚向上、奮發進取的工作氛圍,努力建設一支“敬業奉獻、開拓創新、真抓實干、廉潔自律、無私奉獻”的組織隊伍,充分發揮計生協的生力軍作用,推動計生協事業科學發展。
一是組織建設好。目前,平橋區有區級計生協1個,鄉計生協23個,村計生協228個,居委會(社區)計生協33個,合(獨)資企業計生協2個,流出人口計生協29個,流入人口計生協2個,會員之家298個,會員小組4507個,各級協會專職工作人員372人,會員總數12.089萬人,占區總人口17%以上,做到了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有制度、有活動、有成果。
二是隊伍建設好。全區共有協會干部240人:區級4人、鄉級23人、村級213人,其中大專文化190人,中專文化23人。全區有志愿者隊伍23支,共313人。
三是機制、業績好。全區各級計生協工作制度完善,在生育關懷行動、村級計生協規范化建設、計生保險、流動人口計生協工作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績。
平橋區駐北京二建公司流出人口計生協會長張清剛、副會長張自峰多年來帶領數千名信陽外出務工人員,以北京為基地,先后在天津市、呼和浩特市、烏魯木齊市等大中城市搞建筑,年創產值1億多元。致富不忘家鄉,張清剛會長先后在家鄉洋河鎮投資上千萬元建學校、建商業街、修路等支援家鄉建設。張自峰副會長先后幫扶家鄉180多戶困難家庭擺脫貧困;得知家鄉修路搞小城鎮建設時,又毫不猶豫地拿出了10萬元。平橋辦事處計生協會員余啟國在沿海城市打拼賺到錢后,回到家鄉投資4000多萬元,在平橋區平西路繁華地段興建了一座三星級酒店,安排本地及外地200多個計生家庭子女就業。五里鎮甘元村黨支部書記張光學,同時還是江蘇宜興一家保溫材料廠廠長和流出人口計生協會長。他每年組織村里200多個計生協會員到他的工廠打工。在他的組織帶領下,甘元村每年外出務工經商的協會會員達600多人。他曾先后出資400多萬元,支援家鄉建設。
四是工作保障好。平橋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協會工作,解決了區級協會的編制問題。全區協會達到“五有”標準:有活動場地、有活動制度、有宣傳隊伍、有文體器材、有服務計劃和記錄。
五是民主評議好。2011年,全區各級計生協通過個別走訪、傾聽、座談、調研等形式,向群眾了解對計生協的作用發揮以及工作狀況方面的看法。大家都認為計生協確實發揮了很好的作用,為平橋區的計生工作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六是理清思路,樹立目標。思路是:繼續尋求支持,力保省市領先,再取兩個先進(國家、省計生協單項工作先進),抓好三項工程(即百千萬工程。“百”,就是228個村、居計生協會規范化建設;“千”,就是5000個計生家庭參加計生系列保險;“萬”,就是讓5萬個落實計生基本國策的人得到實惠),打造10個亮點(組織建設、生育關懷、流動人口協會、種植業協會、養殖業協會、計生保險、群眾自治、宣傳工作、企業協會、機關團體協會等10個亮點工程),努力開展“雙爭”活動,創新協會工作,提升整體水平,全面完成任務。
平橋區計生協的目標是“爭創一流業績 爭當先進協會”,2011年打基礎,2012年上臺階,2013年創國家級先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