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回放:
石勇和前妻經法院調解離婚。離婚時雙方約定,兒子隨前妻生活,石勇每月支付生活費500元,并承擔孩子一半的醫療費和教育費。另外,石勇享有每周探望兒子一次的權利。今年年初,石勇因工作需要,被派到外地一年。其間,石勇沒有時間探望兒子,而父母打電話跟石勇說非常想念孫子。石勇的父母去看他們的孫子,但前妻以他們沒有探視權為由拒絕。那么,石勇的父母有沒有探視孫子的權利呢?如果沒有,石勇可以委托他們代為行使探視權嗎?
維權提示:
首先,我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由人民法院判決。從該規定可以看出,行使探視權的主體只能是“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祖父母探視子女沒有法律依據,法院不會支持。
其次,石勇也不能委托其父母代為行使探視權。理由如下:我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三條第三款規定:依照法律規定或者按照雙方當事人約定,應當由本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得代理?!逗贤ā返诙l規定:婚姻、收養、監護等有關身份關系的協議,適用其他法律的規定。由此可見,基于婚姻、繼承、監護等身份關系而產生的法律行為并不能委托他人代理。探視權,又稱探望權,是指父母離婚后,非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與其未成年子女進行會面、探視、看望、通信或者其他交往的權利。這一權利是基于一定特定身份關系而產生的法定權利,屬于身份權中的親權,具有身份性、專屬性和不可拋棄性,其權利行使的主體只能是未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母一方,行使該權利不得委托他人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