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高峰期坐公交車回家,前排有位媽媽在發短信,她的兒子坐在旁邊的座位上安靜地看書。到了一個站點,又擠上來一撥乘客,有老人和孕婦,男孩起身把座位讓了出去。男孩讓媽媽幫他拿書包,誰知媽媽開口便罵他傻瓜,說他把座位讓出去活該背著書包。男孩給媽媽講道理,媽媽照著孩子的屁股就是一巴掌:“叫你別頂嘴,沒記住嗎?”男孩咬著嘴唇,委屈得眼淚直打轉。
我在心里替孩子鳴不平,換作別的父母早就該夸孩子有公德心了,這位母親怎么能這樣。過了一會兒,女人又沖孩子嚷嚷:“你知道給爺爺奶奶讓座,可是媽媽被通知下崗了,誰會讓我繼續工作?還咋供你讀書?”我猜,女人不停地發短信,應該就是為這事在交涉吧??墒羌幢闳绱耍矝]理由遷怒于孩子啊。
睡覺前跟老公講起這位媽媽的行為,老公認為我也常犯同樣的毛病,究其原因,主要是沒意識到自己是孩子的“情緒燈”,大人的喜怒哀樂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情緒管理。假設你天天發火,孩子將來肯定也是暴躁脾氣;假設你溫柔似水,孩子將來也能善解人意。一旦你有什么不滿都立刻想釋放,孩子怎么想?當然更無需顧忌。
經老公提醒,我憶起有幾次確實是這樣——遇到不開心的事我習慣性地吼叫,把他們父女當出氣筒;孩子犯錯誤,我沒有靜心陪她分析,尋找錯誤根源,而是一個勁兒地訓她。
難怪女兒的脾氣越來越壞,原來全是被我給帶壞的。好在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我決定重新調教自己和孩子的情緒。周末,我們故意挑戰女兒的忍耐極限,先告訴她一起去游樂園玩,再找個借口說不能去了。女兒開始很興奮,后來臉就沉了下來,可她沒發火,鼓著腮幫嘟著嘴跑進了玩具房。我視而不見,慫恿她爸順勢跟進去,三下五除二把她那幾個沒壞的玩具給拆了。這下徹底惹毛了女兒,她氣沖沖地把所有玩具扔掉,然后一屁股坐在地上哭鬧:“爸爸是個討厭鬼,我恨你們……”
這時,我趕緊出場了,拉起她的手問:“寶貝,你怎么啦?”女兒狠狠地瞪我一眼說:“不要你管!”我忍不住了,真想大聲呵斥她,但老公對我眨眨眼,意思是要我冷靜。所以,我破例沒有大呼小叫,也沒動手“鞭策”,而是溫和地邀請她一起看故事書。
女兒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見我沒有像往日那樣發火,連忙拉我坐下。我們邊看故事邊評價里面的人物。她說:“媽媽,你最喜歡誰?”我說:“當然是白雪公主嘍,她聰明善良,對惡毒的皇后也心存仁慈,是個好脾氣的姑娘。”女兒嫉妒地撇撇嘴說:“白雪公主有那么好嗎?我也可以不發脾氣,變成和她一樣的乖孩子?!?/p>
既然女兒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壞脾氣,教導起來應該更容易些。于是,我展開話題,鼓勵她管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就找一些別的事情做,轉移注意力,等靜下心后再想想怎么應對就行了。
聽我說完,女兒羞愧地承認錯誤,說她不該罵爸爸,不該怒吼抱怨。老公笑著調侃說:“沒關系,浪子回頭金不換,我們的虎寶貝肯定會變成小綿羊的。”
我建議和女兒互相監督,誰發火的次數最少誰就算贏,就有獎勵。女兒爽快應戰了。從此每當我忘記約定,快要怒發沖冠時,女兒就會手舞足蹈地大聲宣布:“媽媽違約嘍,獎品是我的了。”
見這招奏效后,我又在淘寶買了兩枚情緒戒指,其中一枚送給了女兒。這種戒指能隨佩戴人的心情變色,分幾十種色系,綠色是正常的,深藍色代表快樂、浪漫或熱情,藍色是平靜或放松……
漸漸地,女兒比過去講道理了,不會動不動就撒潑哭鬧,而我怒斥女兒的次數也漸漸減少,母女倆的關系越來越融洽了。
前兩天,女兒對我說她用不著再戴情緒戒指了。我一愣,她調皮地指指我,又指指自己說:“媽媽,我就是情緒管理員,你是好脾氣的白雪公主,我也是;你要不是,我也會變壞哦?!蔽覀儾患s而同開懷大笑起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模仿對象,如果連大人都無法管理情緒,孩子幼小的心靈肯定受到影響。我想要提醒所有的家長:你們就是孩子的“情緒燈”,引導他走向何方由你來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