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懶豆腐,就是做法簡單,將黃豆和水用石磨打磨成漿,不用過濾和鹵水點制,直接放入鍋中,加入青菜和油鹽佐料等,熟即可食。因為不用去渣,所以又稱“合渣”,營養(yǎng)豐富。
一進入夏天,菜市場推懶豆腐的生意又紅火起來。菜市場的入口處、攤位前,或是某個巷道里,一個個推懶豆腐的攤點就突然在我居住的城市里出現(xiàn),成為這座城市一道最亮麗的風(fēng)景。做這類生意的多半是中年婦女,均是來自城市近郊的農(nóng)民,一律穿著干凈樸素的衣裳,頭發(fā)梳得一絲不茍,素面朝天,看上去既干凈、樸素又不失風(fēng)韻,給人溫馨、踏實的感覺。推懶豆腐的生意極好做,所需物品只需一副手推的小石磨,一盆泡漲的黃豆,一個裝滿了水的水桶,一把湯匙,一把水瓢,一個接懶豆腐的塑料桶,外加一堆加厚的塑料袋。推懶豆腐的女人就坐在石磨前,等待著顧客的到來。
顧客來了,首先送上的是一個最樸實的微笑。那微笑是從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的,沒有任何做作。
接著顧客說:“來點懶豆腐。”
“要多少?”
“一頓吃的。”
“好咧。”
女人便拿了湯匙,將泡漲的黃豆連同水舀起來,放進石磨的石斗里,然后用另一只手轉(zhuǎn)動石磨。乳白的豆?jié){從石磨里一層層歡快地涌出來,流到石磨下事前接好的水桶里。女人做著這一切的時候,顯得從容不迫,不急不躁,臉上始終帶著微笑。
按照顧客需要的量推好了,便順手拿了另一個水桶里的水瓢,從裝豆?jié){的水桶里舀出懶豆腐,放進塑料袋里裝好,遞給顧客。一般一個三口之家吃一頓的懶豆腐,需要一水瓢,而且極便宜,一水瓢僅收5毛錢。顧客接過,遞上錢。一般一個顧客不過1分鐘的樣子。
最忙的時間則是下班之后,在機關(guān)工作的人往往是在下班的時候轉(zhuǎn)道到菜市場,提上一袋懶豆腐回去。再加上顧客所需的懶豆腐必須是新鮮的,只能是現(xiàn)推現(xiàn)賣,所以常常在那個時間段里,女人的攤位前總是擁了許多人。但無論生意多么忙,她們總是平靜、沉穩(wěn),臉上始終洋溢著熱情與從容。看著那份從容與淡定,我不得不相信,她們就是把生活緊緊地拽在手里的一類人。
來到攤前等候的顧客也多是老主顧。他們也一律遵循先來后到的順序,一邊談笑一邊等候著。就這樣等候著,推懶豆腐的女人就將一袋袋的懶豆腐交到了顧客手上。顧客們前前后后地提著走出來,街上立刻就多出了三三兩兩提著懶豆腐回家的迷人風(fēng)景。然后,他們就又一一消失在某個巷道,或是某棟房屋前,一直通往生活的深處看不見了。
懶豆腐是鄂西極其普通的一道菜,也是鄂西土家人最喜愛的菜,更是鄂西人闡釋幸福的最好食物。俗語說,人最幸福的事情莫過于“面飯懶豆腐,草鞋家織布”。在鄂西人看來,面飯、懶豆腐、草鞋、家織布這四類最簡單、最樸素的東西卻是維系幸福最多的物質(zhì)與生活。盡管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面飯、草鞋、家織布早已退出了人們的生活,但懶豆腐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不僅不會退出歷史舞臺,而且會一代一代傳下去。
懶豆腐擺上餐桌,也是樸素?zé)o華、悄無聲息的,除了它的乳白色之外,就是淡淡的豆香。它之所以成為鄂西人的最愛,是因為它既下飯,又解渴,同時又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所以,夏天每家的餐桌上總少不了這道懶豆腐。在鄂西鄉(xiāng)下,懶豆腐又是維系友情的使者。一家打了懶豆腐,必得給另幾家送上一大碗。鄰里之間,因為懶豆腐的參與,友情更深了,生活更美了。
我們家的懶豆腐是從一個叫中心市場的地方提回來的,距家只有幾分鐘的路程。那里每到夏天,有二三家推懶豆腐的攤點,均擺在菜市場的門口。一般是妻子中午下班回來時,提一袋懶豆腐回家。有時我也受妻子差遣,去菜市場提一袋回來。這道菜從夏天開始,一直要到秋天結(jié)束才能從我們的餐桌上消失。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它必將是伴隨我們終生的一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