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消費者投訴部門統計顯示:電信運營服務投訴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重點。其中,以手機“被上網”、“被服務”的收費比重較大。當你遭遇不公正的手機“被收費”問題時,該如何維權呢?
案例一:回撥被高額收費,電信運營公司擔責嗎?
肖正得知女友吳穎手機欠費,就幫吳穎充了200元話費。第二天,吳穎手機響了一下便被掛斷,她以為是男友打來的,便按號碼回撥了過去。電話里傳來:“XX手機用戶號碼搖獎,您已獲1000元獎金,領獎請聯系……”沒等對方說完,吳穎便掛斷了電話。下午,吳穎手機收到短信:“您的話費即將用完,請及時充值?!倍说诫娦胚\營公司說明情況,對方的回答是:“撥打電話屬個人行為,與公司無關?!?/p>
維權提示:電信運營公司應依法承擔損失賠償責任。用戶購買電信運營公司的手機卡時,雙方協議書注明用戶購買的卡是何種類型收費方式。依據合同約定,雙方之間的服務方式與收費多少均有明確規定,如:撥打市內電話每分鐘收費0.20元,國內長話0.40元等。電信運營公司是以預收款方式提供服務,用戶將預收款提前交給電信運營公司,款項安全應由電信運營公司負責。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八條規定:經營者應當保證其提供的服務符合保障財產安全的要求。電信運營公司有警示、說明、告知、并采取防范措施的合同義務,有保護手機用戶在接受服務過程中不受第三人非法侵害的法定義務。
案例二:被開通特別業務,默示就是接受服務嗎?
張妍手機卡的電信服務商為她開通了天氣預報業務,先是免費試用兩個月,之后每月收費5元。接下來,商家在未征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陸續為她開通了熱點新聞短信、手機上網包月服務業務。張妍發現被收取短信服務費85元,便找到商家要求退款,電信公司解釋說已向用戶發送過征求訂閱的短信,用戶沒有回復,公司認為屬用戶默認。
維權提示:我國民法所規定的默示指:行為人既不用語言表示,也不用行為表示,而是以消極的不作為方式進行意思表示。該行為僅在兩種情形下具有法律效力:一是法律有明文規定的,二是當事人事先有明確的約定,除此之外任何一方都不得單方規定對方沉默行為的法律效力。本案中,張妍只是對天氣預報收費服務表示認可,并未對其他服務表示接受,電信運營商應如數退款。
案例三:手機“被上網收費”如何區分責任?
今年春節期間,陳女士花580元買了一部手機,用的是某電信運營公司的手機卡。大約過了兩個月,手機卡上原本還應有50余元預存話費,卻收到短信說手機欠費了。陳女士到營業廳查詢,原來手機卡“上網了”,話費被兩家SP運營商扣除了。陳女士表示非常驚訝:“從來都沒用手機上過網,怎么會有上網費用?”一看話費清單,原來是被兩家SP電信運營商“吸費”?!耙苍S是自己不小心觸到了手機上的上網鍵。”陳女士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勺屑氁豢瓷暇W時間,就發現不對了:她一直將手機定為每晚9時自動關機、早上7時自動開機,可是有多筆上網收費的時間是在晚9時之后,有的竟然是在后半夜。陳女士到營業廳投訴,得到的解釋卻是:“你自己不小心上了網,才會產生費用?!碑斔f明了情況后,服務人員還是堅持說一定是客戶使用了上網功能才會收費,不能退錢。對此,陳女士該怎樣維權?
維權提示:陳女士的上網費用分為兩種情形:一種是開機時間上網被收費;另一種是關機時間“被上網收費”。對于第一種情形所產生的費用,除非陳女士對自己的手機卡設定了禁止上網,否則,很難說清楚自己是否存在因不小心觸到手機上的上網鍵而被收費。因此,這一部分的費用是不能要求電信服務商退還的。對于關機時間所產生的上網費,依據《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受損失的人。民法不當得利制度的創設,目的是為了對受損失人所遭受的損失予以救濟,陳女士可依法要求電信運營商退還費用。其解決的途徑可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三十四條規定: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與經營者協商和解;請求消費者協會調解;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