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青年報》2011年7月15日報道,去年北京市剖宮產率為51%,已超過全國水平。而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剖宮產率為46.2%,是警戒線的3倍多。其實,剖宮產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完美,任意擴大或濫用剖宮產,會給產婦和幼兒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剖宮產影響母子感情
美國研究人員對產婦作腦掃描后發現,自然分娩的母親對孩子的哭泣更為敏感,而剖宮產則可能致使產婦母性行為減少。研究結果顯示,自然分娩刺激產婦子宮頸和陰道產生荷爾蒙,增強她們對嬰兒的情感,對日后成為好母親至關重要。腦部研究還顯示,自然分娩時腦部劇烈活動能調節產婦的情緒和日常行為,幫助她們日后成功照顧小孩。而剖宮產采取在產婦腹壁開刀方式,直接把寶寶從子宮取出,改變了母體分娩過程中的“神經和激素體驗”,可能使母親與孩子的親密程度降低。專家認為,血濃于水,不應該連這份最寶貴的親情都被剖宮產沖淡了,準媽媽應慎重選擇剖宮產。
剖宮產易導致切口妊娠和
肺動脈栓塞
剖宮產切口妊娠就是女性做了剖宮產后,在一兩年之內再次懷孕,孕囊容易附著在切口的斑痕里,流產時容易大出血。如果不想流產,則可能會危及胎兒生命。一般順產的產婦,分娩后第二天自然可以下地行走,但是剖宮產婦,有的人害怕刀口疼,產后一周之內一動不動,這非常危險,容易患肺動脈栓塞。近年這樣的臨床病例逐漸增多。本來產婦分娩前后血液黏稠度就增加,血流緩慢,如果產后再一動不動,容易出現深靜脈血栓形成,脫落以后容易形成肺動脈栓塞。
剖宮產易留下難看的疤痕
細心的孕婦會發現,自己第二胎剖宮產的疤痕比第一胎丑多了。這是因為第二胎的婦女往往掉以輕心而過度進補,或是因為多次懷孕之后腹部肌肉被撐得松弛而無法回復,這些都會造成小腹突出,而增加傷口的張力,疤痕因而特別明顯。另外,如果是特殊體質,或生產后傷口發生感染,或婦女對皮下的縫線產生排斥,疤痕都會比較丑。有些產婦在剖宮產后求好心切,常常聽從親朋好友建議或誤信夸大不實的廣告,在疤痕處涂抹所謂去疤膏之類的藥物,事實上,這些東西并沒有真正療效。如果在傷口縫合期沒有施行有效而持久的壓力,等到疤痕生成,就已經來不及了。因此不想留下難看的產后疤痕,自然分娩是最好的辦法。
剖宮產寶寶免疫力低
同樣是剖宮產,男嬰比女嬰的免疫力更容易下降。產科醫生抽取剛剛出生的63名女嬰和69名男嬰的靜脈血,將其中的免疫球蛋白進行對比。其中自然分娩68例,剖宮產64例。研究表明,自然分娩的男嬰與女嬰免疫力差別不大;與自然分娩相比,剖宮產新生兒的免疫力及抗感染能力相對較差,這一現象在男嬰身上表現得更為突出。
剖宮產令“濕肺癥”寶寶增多
香港某醫院研究發現,過去5年患初生兒短暫性氣促(又名濕肺癥)而需入院治療的初生嬰兒個案增加超過1倍。在155名出現嚴重濕肺癥病征的嬰兒中,71%是經剖宮生產,以致嬰兒不能自行清除肺部積水,其中45%是出現陣痛前剖宮生產。資料顯示,每年因濕肺癥入住重癥病房的個案有上升趨勢,情況與愈來愈多孕婦選擇剖宮產子有關。研究顯示只有14%的嬰兒是醫學上需要而剖宮出生,專家呼吁準父母應首選經產道自然分娩,避免因喜好、擇日子甚或預約床位等外在因素而剖宮。專家認為,嬰兒出生前需要一定的準備時間,讓嬰兒的肺部有足夠條件吸收部分肺內胎水;另外,母體子宮收縮及經產道出生可助嬰孩把肺部積水擠壓出肺外。
剖宮產寶寶更容易患哮喘
英國研究人員警告說,剖宮產孩子比順產的孩子更易患哮喘,患病概率比正常順產的孩子高80%。其確切原因尚不明確,可能是剖宮產孩子沒有經歷過免疫系統和肺部發育的一些必經步驟,也可能與荷爾蒙分泌缺失有關。
麻醉藥可能危及胎兒的生命
幾乎所有的麻醉藥及鎮痛藥對中樞系統都有抑制作用,都較易通過胎盤而進入胎兒體內。胎盤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充當胎兒的肺,進行氣體的交換。但實際氣體交換的效率只有肺的1/150。母體血液輸送的氧氣要通過胎盤的絨毛間隙進入胎兒血液循環,胎兒血中的二氧化碳也要通過彌散的方式進入母體血液循環。剖宮產時母體使用的麻醉藥物會通過兩種方式對胎兒產生影響,即直接抑制胎兒呼吸、循環中樞,或通過抑制母體呼吸循環而間接對胎兒產生影響。過量的麻醉藥或手術中媽媽出現了因呼吸抑制的低氧血癥,都會影響寶寶的氧氣供應和代謝廢物的排出,直接威脅著寶寶的生命安全。因此,在選擇剖宮產麻醉時,醫生必須慎重考慮用藥的種類、劑量、時機和方法,以防止對胎兒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不利影響。
剖宮產兒容易患統合失調癥
所謂統合失調癥就是孩子想的和做的不是一回事,他的思維往往無法約束自己的行為,而剖宮產確實是導致孩子統合能力失調的一個原因。胎兒在母體中的一舉一動和其未來的命運息息相關,胎兒在母體產道的正常生產過程,同時也是第一次大腦和身體相互協調的撫觸機會,而剖宮產剝奪了孩子最先感覺統合鍛煉的權利。這樣先天不足的條件加上后天不科學的嬰幼兒教育,給社會和家庭就帶來了一批有學習和行動上的障礙、甚至導致學習成績不良的孩子。其實這些孩子一般智商測試都可在平均水平之上,但由于一般檢查很難發現患有統合失調癥,因此很難及時對他們進行恢復治療,由此造成孩子們身體反應異常,知覺機能和注意力障礙,進一步影響孩子自覺能力和自尊心。
剖宮產兒易患小兒多動癥
據南京某醫院兒童多動癥專科醫生介紹,在醫院近期平均每天所治療的17名患兒中,剖宮產患兒約有12名,這與有關資料的研究結果相一致。有些患兒的癥狀相當嚴重。如南京郊縣的—名10歲患兒,平時“壞習慣”很多,時不時眨眼睛、聳肩、面肌抽動。此外讀書不投入,上課時愛擅自說話,雖然智商不低,但成績并不好。這名剖宮產生下的孩子令父母大傷腦筋,夫妻因沒有教育好孩子而互相指責,直至感情破裂而離異。據專家分析,剖宮導致孩子降臨人世時的“環境”發生變化,正常產道生產過程帶來的神經接觸等感覺受到破壞,從而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易患多動等神經精神疾病。專家提醒人們不要盲目選擇剖宮產,同時還要正確對待多動癥孩子,抓緊治療,理解“壞習慣”,多動癥狀—般能改變。
剖宮產嚴重傷害子宮和身體
在對子宮造成傷害的不同因素中,剖宮產高居榜首。不少孕婦都害怕疼痛或誤認為剖宮產的孩子比自然分娩的孩子聰明,媽媽的身材也不會受損。殊不知生孩子還是自然分娩好,剖宮產僅是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應急措施而已,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剖宮產手術時,女性要承擔麻醉、出血、術后感染等風險,身體恢復也比自然分娩的女性慢。而且選擇剖宮產的女性將來避孕和再孕都比自然分娩的產婦要麻煩得多。專家提醒女性要關愛自己的子宮和身體。
倡導自然分娩
剖宮產絕不是個“多花錢少受罪”的選擇,目前我國眾多的剖宮產并非都是必須的。準媽媽要注意防范在一些不良醫院或害怕擔責的醫生誘導下進行剖宮產,更正有關分娩的認識誤區,讓生孩子回歸到一個女人自然的生理過程,讓更多的寶寶以正常方式來到這個世界,這樣才更能體現人性的美麗。
剖宮產作為一種手術,不但有手術并發癥發生的危險,對新生兒亦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世界衛生組織倡導的口號就是“減少干預,回歸自然”,明確規定“除有醫學指征之外,對產婦不使用藥物鎮痛和手術。”剖宮產只是適合妊高癥、心臟病、甲亢、骨盆狹窄、胎位不正以及嚴重產痛等產婦的一種補救性手術,決不能作為分娩的常規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