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中,黃繼光用胸膛撲向敵人暗堡的壯舉,驚天泣地。為繼承發揚黃繼光精神,自黃繼光犧牲后,我們家先后有11人接黃繼光的“班”,參軍入伍。
黃繼光比我大3歲,他排第三,我排行老四。因為我們兩人相差不大,小時候一直睡在一張床上,蓋一床被子,一起放牛,到河里捉魚摸蝦、做農活。
1954年,也就是在哥哥犧牲后的第二年,我參軍,也來到了朝鮮。當時我們主要任務是清理戰場,構筑工事,幫助朝鮮人民恢復戰后重建。進入朝鮮后,讓我沒想到的是哥哥的事跡在那里幾乎人人都知道,每個人都以他為榜樣。
這給我特別大的觸動,哥哥能在戰場上不怕犧牲,堵槍眼兒,這是因為哥哥小時候受苦太多。我對村里甲長讓哥哥披麻戴孝,3個多小時背著一條死狗記憶特別深刻。
那年的夏天,哥哥12歲,我與哥哥一起在村里的一條小河里捉魚,突然一條大狗從遠處向站在岸上的我跑來。哥哥見后,拉著我向河里跑。大狗仍氣勢洶洶沖來,哥哥本能地拿起身邊的一塊石頭,狠狠地砸向狗的頭部。就在這時,甲長的一名家丁也趕到了河邊,見狗被打死了,連忙跑去告訴甲長。
甲長帶著一幫家丁很快趕到河邊,沒說二話,上前就打了哥哥一耳光。同時派人叫來媽媽。當場提出,讓哥哥披麻戴孝背狗繞村走一圈,之后為狗設靈堂,全家按當地人去世一樣披麻戴孝3天,將狗入棺安葬。
最后在鄉親和媽媽的求情下,哥哥披麻戴孝背狗,從下午3時一直背到晚上6時,并買棺材安葬。這件事對哥哥不僅侮辱人格,也說明舊社會的黑暗。這更加增添了哥哥對舊社會的仇恨,解放后,哥哥聽說來村里征兵,便第一個報名參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