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我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草等。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央求奶奶教我包粽子,奶奶高興地答應了。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用棗、雞蛋、肉等做餡,將餡煮熟,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起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餡放進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用箬葉包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原來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把包好的粽子放進鍋里用大火煮,大約1小時后,再改小火煮30分鐘就可以了。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真是美味無比啊。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可不是一般的甜蜜啊。
路坤老師點評
小作者生動而詳細地敘述了學包粽子的經過,有條有理,敘事完整,語言幽默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