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我就有一種強烈的想法:以后要專業地學養花、種花,好好伺候它們,甘心做一個花農或者‘花奴’。”桐鄉市高橋鎮的呂震輝從小就喜歡擺弄花草,但他沒有想到,這愛好居然能讓自己每年有數十萬元的收入。
呂震輝的發家得從一盆玫瑰花說起。那時,呂震輝在羊毛衫廠打工,一次和朋友閑逛時,一盆玫瑰花引起了他的興趣,而因為買了這盆玫瑰花,他與賣花人交上了朋友。此后,呂震輝有空經常會去賣花人的花圃。看著花圃里五顏六色、嬌艷欲滴的花朵,呂震輝心動了:要是自己能種這么多漂亮的花那該多好!終于有一天,他提出要求買一些回去種。那一次,他一共買了8000元,并搭建了一個大棚,開始做起了“花奴”。
由于技術以及經驗上的欠缺,第一批玫瑰花的花朵及色澤都不怎么好,這也讓呂震輝吃了不少苦頭。他向桐鄉市區的一些花店推銷,都遭到冷遇,最后不得不虧本甩掉。教訓讓他明白了知識的重要。之后,只要哪里有花卉園藝方面的講座,他都跑去聽,自己也訂了不少專業報刊,認真鉆研種花技能。
種了兩年玫瑰花之后,呂震輝開始嘗試種植百合花,結果這次轉型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首批百合上市之后,在杭州的花卉批發市場遇到了開門紅,一運到杭州就被搶購一空,而且價格不菲。現在,他的百合花在上海、杭州、義烏等地市場都很走俏。
自己種了百合花后,呂震輝在桐鄉市區開了一家花店,取名“花奴花藝”。呂震輝說,他之所以開這家花店,主要并不是為了賣花,而是為了向顧客展示自己種植的百合花。現在呂震輝在桐鄉市區開了3家分店,每個店面都滿滿當當地擺放著他自己種植的百合花。
呂震輝說,自己起初種花完全是因為愛好,不是為了賺錢,沒想到現在利潤這么豐厚。他告訴記者,自己種花的8畝地都是家里的,所以不用出高額的土地租金。一個百合的種球進價在3.5元左右,而一枝百合的售價能達到8.5元,一枝百合的毛利潤就是5元錢。一般春節前后一直到情人節,都是鮮花銷售的旺季,呂震輝這個時候出的花也最多,每天至少有2000多枝花上市,這段時間的利潤一般可以達到20萬元左右。五一前后,第二期出花時,至少也能有10萬元的收入。6月、7月由于天氣炎熱,就不出花了。但到了國慶節期間,呂震輝的鮮花又上市了,而且這個時候價格也很不錯。這樣一算,呂震輝的百合花基地一年至少能給他帶來50萬元的收入。
從開始單純地喜歡擺弄花草,到后來靠花卉賺錢。呂震輝得出的一個結論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用心,別人做不到的自己能做到了,就會取得成功。
呂震輝的創業經歷并非一帆風順,由于技術不過關、銷售經驗不足,他沒有少吃苦頭。為此,他經常到海寧等地向別人學習種植技術,杭州、上海等地舉辦相關的培訓班,他也去學習。為了能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他還訂了很多專業的報紙雜志,而且每期都認真閱讀。經過不懈地努力,他的種植技術不斷提高,并順利打開了銷路。
“下一階段,我打算讓百合花向品牌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呂震輝表示,現在他那8畝基地種植的百合花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了,剛一上市就被遠道而來的批發商搶購一空。因此,他正準備給自己的百合花注冊一個商標,然后進一步擴大種植面積。現在的鮮花市場真的很好,人們去醫院看望病人都買一束百合花帶上。這么大的市場需求,對我來說就是巨大的商機。呂震輝信心滿懷地表示,“我一定要打出桐鄉百合花的品牌,讓桐鄉的百合花開遍全國各地。”
于深圳市中心的蓮花山公園,是一個對市民免費開放的著名風景區,每天來這里散步、放風箏的游人多得不計其數,每天喝空的礦水瓶、易拉罐也扔得滿地都是。一個礦泉水瓶可以賣1毛錢,一個空易拉罐可以賣1毛5分錢,魯傳芳每天都靠撿這些東西賣錢糊口。
剛開始,魯傳芳感到丟臉,經常利用晚上人少的時候偷偷地去撿。可后來撿垃圾的人多了,她再一去晚,就什么也撿不到了,這樣的話,她連一天一個盒飯都難以保證了。后來她也就顧不得什么臉面了。丟臉還不算什么,最難的是住處,由于晚上沒地方住,她只有睡在蓮花山腳下一人多高的蘆葦叢里,經常睡到半夜會聽到有蛇從她的身邊窸窸窣窣爬過……
那段時間,她的衣服臟爛。由于長期沒地方洗澡,頭發也繡成了團,全身上下散發著一股刺鼻的怪味:她幾乎和真正的乞丐沒什么區別了。
魯傳芳怎么也沒有想到,改變她生命契機的竟是四串冰糖葫蘆。1998年11月的一天傍晚,魯傳芳正在垃圾桶里翻撿著廢品,突然她看見蓮花山公園門口有一個婦女,扛著一個插滿冰糖葫蘆的桿子。形形色色、鮮艷欲滴的冰糖葫蘆,老遠都散發著一股誘人的甜香。當時,已經一天沒吃飯的她,腹內空空。魯傳芳只是在小時候吃過這種冰糖葫蘆,沒有想到深圳竟也有人賣!
她把手中僅有的4塊錢全部拿出來買了4串冰糖葫蘆,每一個品種她都選了一串:有蘋果、山楂、草莓、桔瓣,她一口氣吃了4串,大覺過癮,甚至連沾到手上的糖漿也被她細細地舔了個干凈……
當晚,睡在草叢中,魯傳芳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她想到白天那個賣冰糖葫蘆的大嫂,生意是那么好,就動了想跟人家學手藝的心思。
第二天一大早,她早早等在公園門口,可等了一整天也沒見到那個大嫂的人影。魯傳芳忍著饑餓又捱了一夜。
第三天中午,她終于見到那個面目和善的大嫂。魯傳芳一陣激動,但她什么也沒有說,只是默默地站在大嫂的身后,看著她一串串地賣冰糖葫蘆。一直到天黑人散,當大嫂扛起空空的冰糖葫蘆架正欲離開的時候,魯傳芳上前攔住了她,囁嚅了半天,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大嫂看她樣子可憐,就主動地問她怎么了。好久沒有體會到別人的關心了,魯傳芳心中頓時升起一股熱浪,她不知怎地突然膝下一軟,“撲通”一聲跪倒在大嫂面前,淚水奪眶而出……魯傳芳告訴大嫂,她已經在這里等了她兩天了,她不求工錢,只求大嫂能夠收留她,讓她有一個棲身之地,她可以免費幫大嫂賣冰糖葫蘆。剛好,那時大嫂由于生意好,忙不過來,正需要一個幫手,當下就答應了她。
這個大嫂是河南漯河人,和丈夫一道在深圳上梅林租了兩間民房,專門靠賣冰糖葫蘆為生。當晚,魯傳芳就被安排和大嫂住在一起,而那個忠實厚道的大哥則在隔壁的生產作坊里臨時搭了個小鋪位住下來。從此,這個特殊的“一家人”開始早出晚歸地奔波在深圳各個公園和旅游景點賣冰糖葫蘆了。
小冰糖葫蘆賺下兩房一廳
冰糖葫蘆吃起來香氣四溢、美味爽口,做起來卻是工序煩瑣。魯傳芳一邊賣,一邊學,不到兩個月時間,她已基本掌握了制作冰糖葫蘆的“全套技術”。這兩個月里,她臉上也恢復了以往的紅潤,精神面貌有了全新的改觀。那段時間,她每天都扛著插滿冰糖葫蘆的桿子,在風景秀麗的蓮花山下,撩起清脆的嗓子喊著:“冰糖葫蘆,1塊錢一串,香甜可口,老少皆宜,健脾開胃的好食品,快來買喲……”時間長了,凡是到蓮花山來游玩的游客,都會對公園門口那個聲音脆甜的賣冰糖葫蘆的女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到后來,許多蓮花山來的老游客,都要指名來嘗一嘗她的冰糖葫蘆。有的游客回去時還多買上幾串,捎給家中的老人和小孩嘗一嘗。有的游客則說,來蓮花山不吃她的冰糖葫蘆就等于沒來,要吃正宗的冰糖葫蘆就得來蓮花山!漸漸地,魯傳芳的冰糖葫蘆幾乎成了蓮花山的一道風景。不少游客吃后還拉著她照像留影,就連老外吃后也高舉大拇指連說OK!
由于魯傳芳嘴巴伶俐,每天賣的冰糖葫蘆的數量比大嫂還多。大嫂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僅包她吃住,每月還給她300元工錢。
1999年春節期間,深圳龍崗鎮一家臺資公司的老總帶隊率領了300名員工到蓮花山游玩。在公園門口,童心大發的老板,從魯傳芳手中買過幾串冰糖葫蘆,吃后連連稱好。他意猶未盡地問魯傳芳手中還有多少串冰糖葫蘆,魯傳芳如實答道:“只有100來串。”這個臺灣老板高興地對隨從人員說:“這些冰糖葫蘆我全買了,每個員工一串,我埋單。”可是300多個工人,只有100多串冰糖葫蘆,還遠遠不夠,怎么辦?魯傳芳趕緊通知在不遠處叫賣的大嫂,讓她趕緊回家制作,再飛速送來……
這一天,三個人都累得半死,但這一天他們破天荒地掙了五六百元錢,比當年魯傳芳在流水線上加班加點掙的一個月工資還要多。直到此時,魯傳芳才隱隱約約地感到這個小小的冰糖葫蘆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1999年春節過后,趁著那對河南夫婦回老家去的空檔,魯傳芳也趁此機會跳出來單干了。
經過這些日子的摸爬滾打,魯傳芳敏銳地感覺到,假如自己也只是一味地走“簡單制作、沿街叫賣”這條路子,終久難把生意做大。冰糖葫蘆雖然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