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正處在一個重要的十字路口,要么繼續頂禮貨幣,要么回歸良知;要么繼續享受奢華,要么平淡樸素;要么繼續筑夢安逸,要么大美勞動。
——作者手記
我們都是金融危機的制造者,沒有一個旁觀者。反思危機之源,從反省我們每個人自己的道德良知開始,這是全球金融危機唯一的珍貴之處。爆發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已經發展成為經濟危機,進而成為債務危機,各種跡象顯示正在發展成為政治危機。2011年9月17日開始的零散沒有組織的“占領華爾街”運動正在席卷全美國,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跡象。人們打出反對金融寡頭,要求富人多納稅,反對貧富巨大差異,反對貪婪的金融家。倫敦等地也正在集結反對財富壟斷,反對壓縮工人工資福利。“占領華爾街”運動正在上演貧富階層的較量,這場運動必將在未來給資本主義的西方世界,甚至人類帶來深刻影響。身陷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我們有理由挖掘那些埋藏在深處的金融之禍。
為什么?全球第一強國美國成為第一負債國;為什么?美國的民眾會自發地站到化腐朽為神奇華爾街的對立面;
為什么?歐洲的希臘、西班牙、意大利紛紛被評級為債務風險國;
為什么?一夜之間富有的西方世界突然需要勒緊腰帶;
為什么?全球各國、民眾都無一幸免地陷入經濟不確定的深淵中,卻看不到光明;
為什么?各國政府使出渾身解數都無法化解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機;
為什么?美國人占領華爾街、歐洲人罷工甚至發生嚴重騷亂。
因為人類身陷自己十年、幾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不知不覺挖下的黑洞中不能自拔:欲望、貪婪、享受、奢侈、不勞、舉債、消費、福利、謊言、虛偽、冷漠、發財等。人們多年來就開始鄙視:誠實、勤勞、簡樸、知足、寡欲、儲蓄、謹慎。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在一個充滿逐利的世界,人們不斷地為利益驅使,為了金錢利益不擇手段,為了不勞而獲挖空心思,人們離開樸素真理的距離越來越遠,以至于迷失在危機的黑洞里。必須從根本認識和清除危機的毒瘤,才能還人類以安寧。所以本次危機的根本不是金融問題、不是貨幣問題、不是債務問題,而是人類的心和思出現問題,人類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背離最樸素的真理,人類應該回歸文化源頭。因此金融危機會伴隨著它的不斷升級和巨大破壞力,讓人類開啟又一次文化的深省和變革。沒有人類文化的徹底反省和回歸,危機就不可能被徹底解決。
避害<<<
是人類該面對的時候了。預言中2012年的災難不是天災而是人類身陷自己的危機,解決危機的唯一出路,在于文化的回歸、信仰的回歸和良知的回歸。為什么?因為現在開出的一切藥方都是救急,甚至是火上澆油。本次危機對人類最大的警告就是:不要只顧眼前。而所有的西方政府為了選舉、所有的企業家為了利潤和期權、所有的個人為了自己的安逸,都企圖在目前展開殺戮和轉嫁災禍。短視,是現在所有社會力量的一個基本狀態,而解決危機恰恰需要的是遠見。趨利避害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東方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這次危機拯救的真正良藥。東方文化尤其中國文化的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觀念、富不過三代的危機意識、清心寡欲的態度、知足者富的心態、簡樸守拙的智慧、量入為出的理財、勤勞善良的生活方式都將在這次危機中彰顯熠熠光輝。所以目前解決危機的唯一辦法不是隱瞞、不是見招拆招,而是真實地告訴所有人真相,讓所有的人共同面對,而不是對立或者指責甚至攻擊。危機面前的團結是最珍貴的,人類的歷史就是危機發生和戰勝的歷史。本次危機一樣會被智慧的人類戰勝,但前提是人類要成為手足,而不是敵人。“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這是人類解決本次危機應該具備的唯一心態。
良知<<<
人類欲望的膨脹,是導致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當今人類更多關注成功、關注財富、關注利益,為了利益人們鋌而走險,為了達到個人目的不擇手段,甚至昧著良心。占領華爾街的核心訴求就是要求金融寡頭們不要再貪婪。人為什么活著?近百年來人們答案主要集中在物質,人類苦苦追尋物質利益的幸福,而忽視了精神的幸福。為了占有更多的物質,享受更多的物欲,人們不斷地使出渾身解數。欺騙、謊言不絕于耳,人正在進入自己挖的黑洞里。金融危機的爆發,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回歸良知。只有良知是解決今天問題的解藥,相信良知,按照良知的指引做事做人,不需要那么多花架子,需要的只有真誠。“人無信不立。”
當前金融危機背后出現的是信用危機、信任危機。
五百年前心學大師王陽明在龍場悟道:天理即良知。良知就是人本身具有的真、善、美。金融危機集中爆發的深層原因,就是真善美的缺失,就是缺乏信任。反思金融危機,讓人類正式面對自己的良知,回歸本來屬于人的樸素價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金融危機中最應該放棄的是貪婪,最該確立的是良知。人們應該深刻反省不能一味增加物質的欲望,而應該豐富精神尤其良知的追求。在利益面前人們變得更加強勢和掠奪,人們忘記最根本的善、最樸素的美。人類最光輝的地方就是人的心靈,具有向善的美德。解決金融危機最需要的就是良知的回歸,讓所有的人遵循最原點的誠實、善良、慈悲和愛。化解危機的核心力量來自人類內心的反省,反省自己的道德、反思自己的行為,反求諸己才能化解危機。金融危機的爆發背后處處能見到違背良知的虛偽、欺騙、謊言、貪婪、欲望、占有,人類原點的良知給予我們的啟發就是:真實、簡單、寬容、舍得。“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如果說金融危機是災禍的話,那么它懲罰人類的原因,是因為人違背良知,背離了天道真理。所以大力呼喚樸素文化的回歸,是人類從危機中得到的啟示。
樸素<<<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各種媒體嘲笑中國老太太:拼命工作勤勞樸素一輩子,在自己就要離開人世的時候,才攢夠了買自己住房的錢。無論東方和西方,媒體、政府、達人,極盡鼓吹超前消費,鼓勵人們不斷地花明天甚至后天的錢。“負翁”在今天似乎是時尚前衛。金融危機的爆發似乎一夜之間摧毀了這個掩耳盜鈴的謬論。“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中國古人的文化觀念里特別強調人類生存的連續性,總是要著眼于后代子孫。仔細考慮今天每一個具體個人的經濟狀況,可以發現,他們的經濟壓力,很多來自于消費的無限膨脹。幸福不是來自你賺的錢多,而是你花的錢少。這次金融危機讓很多人要勒緊腰帶,償還過去的債務,就是因為過去眼睛只是盯住發展、擴張、消費,忘記了樸素的意義。老子說:我有三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儉樸、寡欲、清淡的生活方式,是古代中國文化的核心生活觀。很多人為了車、為了房、為了享受,整天生活在壓力和困惑中,其實仔細想來,一心盯在物質的滿足上,的確讓我們失去了很多人生的意義。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不要為物質和欲望打工,是今天金融危機特別讓人類警醒的真諦。
消費、浪費、鋪張,是今天人們普遍的生活態度。講排場、擺闊氣、互攀比,人類對物質的興趣、對占有的虛榮心,是今天人類生活的主軸。房子越大越好,汽車越高級越好,服裝越名牌越好,飲食越鮮美越好。人們的消費觀念象無底洞,深不見底。這種欲望讓人們忘記了樸素,忘記了節儉。回歸樸素,才能讓我們在危機之后獲得更多智慧。
五常<<<
“占領華爾街”運動,讓人們更加審視我們的世界。財富越來越集中在少數人手里,世界的規則越來越操控在少數人的掌股中。霸道在當今世界非常流行,誰是強者誰就是真正的主人,真理掌握在權力者手里。陰謀、詭計、權術在橫行,人們花費大量時間學習如何攫取、如何獲利。為了利益人們不顧一切原則,經常說:這個世界沒有永恒的敵人或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做人的原則、做事的原則、自然的原則,都在利益面前黯然失色。“仁義禮智信”是中國古文化中重要的五常做人原則,為了仁,君子可以反省自己;為了義,古人甚至可以犧牲生命。“智者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古人的骨氣、原則,在金融危機的今天更加彰顯其大美。那些為了利益,可以不顧廉恥的人;為了中飽私囊,不顧是非大義的人;為了大肆占有,不擇手段的人。這些行為,在古人看來無異于禽獸之行。站在經濟危機的風口浪尖,我們需要的是整體人類的反省,這次危機不同于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經濟危機,因為它不是因為供求關系發生巨變,也不是因為石油出現重大危機,更不是因為貨幣的大量貶值或者通貨膨脹。而是因為人類自己的道德、行為、思維和良知出了問題。物質財富比任何歷史時期都豐富,可是人們比任何時候都被物質所奴役。當英國《世界新聞報》因為謊言丑聞而失去百年歷史的時候,當雷曼兄弟轟然倒下的時候,人們有理由相信:人類需要回歸原點。
知足<<<
“我思故我在。”西方笛卡兒振耳發聵的哲學吶喊,喚醒了人類關于科技、關于征服自然的思考,同時也開啟了人類欲望的大門。人們鄙視滿足,瞧不起小富即安,人們鼓吹發展、鼓勵征服。欲望的枷鎖被打破,人類的三毒:貪、嗔、癡,無限膨脹。為了更好地滿足自己對物質的貪婪,為了填飽自己私欲的內心,為了自己個人的癡心妄想,人們赤膊上陣,人們刀光劍影,商場即戰場。金融危機徹底暴露人類在物質面前的饕餮心態,人們只愿意更多占有,而不愿意失去,更愿意不斷掠奪,而不愿意放棄。環境的污染,來自人類對大自然的占有;食品的不安全,來自人類對利潤的企圖;債務的危機,來自人類對物欲滿足的迫不及待。
是該放下的時候了。老子說:知足者富,知足者樂。東方中國的古老智慧告訴我們,真正能讓人滿足的是精神,是心態。一個精神富足的人,即使一貧如洗也安然自樂。一個欲望難填的人即使擁有江山也終日惶惶。人類幸福的來源在于信仰和精神的富足,金融危機的時刻,每個人都需要反省自己的生活態度、生命指針,是更多的服務于物質,還是更多的享受精神。精神的本質不是占有,而是感受;不是競爭,而是分享;不是奢華,而是樸素。也許當人們真的能夠放下物質,舍棄殘酷的占有心,“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將不會遙遠。
“西漢文章兩司馬,南陽經濟一臥龍。”這幅傳統對聯中的“經濟”兩字指的就是治國的意思。其實,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經濟從來就不是一個單純的經濟、金錢之意;而是一個包含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國家安全、人民幸福度、人民滿意度等綜合指標和含義的綜合性名詞。中國自古到今有多少仁人志士,他們個人命運常遭受悲慘或重大起伏但從不改志以致成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為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天下為己任! 何有危機可言?
“財散人聚,財聚人散。” 今天發生的金融危機,本質就是人類對物質金錢的態度出了問題。反省危機背后的文化根源,挖掘危機解決的根本之道,終于明白金融危機的解藥只有一服:天理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