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目前處于歷史低位之際,如把A股作為長期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此時動手也相當合適。
幾乎人人皆知“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名言。投資也是如此:當時機來了的時候,不出手就錯過了機會。問題是:現在是出手的時機嗎?
記得經過長達四年的漫漫熊市,在2005年跌至998點時,許多投資者對股市幾近絕望。然而,當時的股票可以說是“足夠便宜的”,果斷出手的都大獲全勝。再看更近的例子。2008年末市場也面臨困境,然而在困境中入市并堅持的投資者,都享受到隨后反彈行情帶來的可觀收益。
巴菲特說過“我的一生中,至今為止,最好的股票買入機會是在1974年。那是一個極度悲觀的時期,石油禁運,經濟停滯不前,還有很多類似的不利事件。但這卻使股票變得非常便宜?!?/p>
由此可見,股市空前低迷之時,往往是該出手之際。但實際操作上,投資失誤出現最多的,卻是不該出手時常出手!特別是短線的頻繁操作,本來期望實現收益的最大化,而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那么,應如何面對“出手”與“不出手”的困惑?
巴菲特曾經建議,成功的投資者應該像棒球明星等待有利的一個擊球機會一樣,等待合適的股票跌到合適的價位才出手,但這樣的機會并不是每天都有的。他說:“投資最好的是,你并不需要在被迫的情況揮棒擊球。你可以觀察來球高于還是低于肚臍一寸,但你并非必須揮桿擊球。沒有裁判會判你出局?!蹦銘摳鶕阕约旱呐袛啵瑳Q定是否出手買入,不想買,你可以一直不出手。但如果你聽從人群“揮棒!擊球!揮棒!”就出手的話,你就會陷入大麻煩。
其實,不該出手的是跟風炒短線,前一段時間高價“打新股”和“炒新股”最后失利就是個例子。如果新股發行或剛上市時市盈率高,沒有投資價值,那不買就是了。沒人買,人家就只能降價賣,一直降到合理為止。根本不需要去高價接盤。如若心態浮燥,匆忙買入,等價格下跌時虧了,只能大罵一通而已。
說到財富管理,都知道財富管理是實現財富保值增值目標的必由之路,而財富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投資。然而,投資的方向并不唯一。雖然我們的投資渠道相對有限,但股票投資也不應是唯一的投資手段。
市場普遍預計CPI已達到年內高點,此后,通脹將開始逐步回落,持續了一年的加息周期值此接近尾聲。而從歷史經驗來看,投資債券的契機已然顯現。
8月初,滬指所反映的A股整體動態市盈率約為12倍多,相當于2008年12月末金融危機最烈時的低水平,而即使剔除偏低的銀行板塊后,市盈率也低于當時的水平。在A股市場整體估值水平目前處于歷史低位之際,如把A股作為長期資產配置的一部分,此時動手也相當合適。國際市場方面,近期波動也劇烈,但估值相對合理。例如,相關數據顯示,美國標普500成分公司2011第二季度的平均凈利潤創了歷史新高,平均市盈率水平比過去的20年平均水平低2596。長期而言,投資者也可捕捉到全球各地不同地域、不同資產類別和不同產業的投資機會。
總之,如著眼長遠,現在是可以出手了。有必要提醒一下,投資組合管理能為投資者通過多元化的資產配置,有效避免單一非系統性風險,有助于實現財富保值和增值的目標。至于短線炒作,現在則難說是出手的機會,其實任何時候都難說,無論牛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