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1中國城市發展報告》指出,到2009年,我國城市中等收入階層規模已達2.3億人,占城市人口的37%左右。依報告所說:北京提前10年達到2020年全國水平,形成“橄欖型”社會結構。社科院報告刻意回避了收入標準的門檻,簡單以中等收入階層來判斷是否屬于相對富裕,這將掩蓋很多現實問題。“橄欖型”社會結構,需要大膽推進收入分配機制的改革,不是人為降低標準,制造出一個“數字上”的“橄欖型社會”。
7月29目,《上海證券報》發表了《中國版“401K胎動力促長期資金入市》一文,被各大財經網站頭條轉載。所謂“401k”計劃,是指美國從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起發展的一種社會保障和養老金體系,中國版“401K”計劃,就是鼓勵養老金和保險資金積極進入股市,在支持資本市場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國民財富的“保值增值”。
實現養老金和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沒錯,但是否應該進入股市卻值得商榷。首先,中國股市牛短熊長。其次,中國股市低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擴容“大躍進”。因此,中國股市是一個不適合長期投資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生態下,把老百姓養命錢往股市投,應慎之又慎。
謝國忠是當今中國最優秀的思想家之一,他最近提到維持低利率是赤裸裸的搶劫窮人,養肥富人。我非常同意。他說,政府應該鼓勵有實際生產力的經濟活動,避免資產泡沫,利率應該與通脹率同步上升。
我認為,人民銀行一直避免大幅度加息,一直在用存款準備金率和信貸額度來給經濟降溫,無非是害怕利率上升而吸引海外熱錢,加劇人民幣升值。可是我們未免太天真了!貨幣政策的各種手段是完全相通的。雖然官方利率沒調整,但是市場利率早就調整了。低利率只能保護落后和低效率,浪費寶貴的資源,獎勵有特權獲得資金的人們和企業,加劇社會不公平,加劇資金短缺。
中國存在三大系統性風險:權勢階層套現,交易方普遍失信,投資效率低下。權勢階層套現導致的貧富差距,使內需經濟無法啟動;交易方失信導致市場交易成本直線上升;投資效率低下導致債臺高筑,經濟發展表壯里不壯。失信則是三大系統性風險的綜合表現,因為失信,社會斷裂成碎片;因為失信,整個社會信用體制無法形成,實際上處于高昂的交易之中。
江蘇泗洪的高利貸崩盤了,引發了一系列的后遺癥:從“全民放貸”,演變成了“全民追債”。這是中國高利貸游戲的一個縮影,更為可怕的是,這種“動物精神”已經蔓延到金融系統。
高利貸肆虐,對于中國經濟來說,不次于一場金融危機的打擊。更為畸形的是,國企和央企的錢用不完,泛濫成災,而民營企業經常貸不到款項而被逼貸高利貸。就連地下錢莊和各種金融公司,也在日趨高利貸化,甚至很多信貸資金都高利貸化了。更令人不安的是,地下金融系統正在吞噬著產業資本的利潤。高利貸盛行的現象必須得到治理,否則,很可能形成一股吞噬實業的風潮。解決之道在于,除了遏制印鈔沖動外,更重要的是將信貸傾向于民企和中小企業。
陳向東
2010年以前的20年里,各國政府基本上是在削減黃金儲備,而現在,各國央行正在成為黃金市場的一股強大力量。今年,各國政府凈購黃金數量達到去年的3倍。
散戶、機構和政府,重新買入黃金,無非是怕發達經濟體反復發作的危機與衰退。作為財富儲存手段,美元和歐元已經失去了民心,這當然重新激發7對黃金的重新解讀,讓黃金古老的安全避風港的角色重現光彩。盡管美國總統奧巴馬費盡周折,突破萬難,已將債務上限提案簽署為法令(這意味著美國暫無違約風險),但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仍可能被下調、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推出QE3(第三輪定量寬松)政策的風險依然存在。從長期來看,華盛頓各方就大幅削減赤字達成一致的可能性越來越小。我看,只要全球經濟找不到像樣的亮點,金價還將繼續走高。
池向東
什么是文明風險?就是說,文明的進步會帶來新的風險。現代社會的科技越發展,事物內部的密集性和復雜性越高,事物之間的依賴性和影響力越強,稍有疏忽,就會釀成大的風險。當今中國,濃縮了西方幾百年的現代化路程,當然也濃縮了這一過程中的各種風險。
近期,國內安全事故頻發:電梯墜落、橋梁斷裂、樓房倒塌、火車相撞……沒有什么時代和社會可以保證人的零風險,但是,我們不愿看到將所有的風險都用文明加以掩蓋。
許多安全事故的發生,不是科技進步的罪,而是人性的缺陷造成的,是人的素質沒有現代化,管理制度沒有現代化。
鄭風田
中糧的“假蜂蜜”、“味干的假骨湯”、“肯德基的假豆漿”等,折射的不僅僅是背后企業誠信的缺失,更是監管主動性不強、消費者維權難和我國第三方社會監管缺失的現實。應該修改相應的法律,讓消費者組織能夠拿起保護武器,對作假企業進行重罰,以此改變目前企業作假成本太低而收益奇高的怪狀。還應該借鑒國外的經驗,大幅度增加懲罰性賠償,提高作假企業的違法成本,提高法律的威懾力。
上市公司高管離職潮已成股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高管離職呈現出愈演愈烈之勢,而其辭職的理由亦是五花八門,但為了套現,將紙上富貴變成真金白銀,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
一切都是資本逐利性惹的禍。畢竟,A股市場是一個投機性的市場,股價常常出現的反復,意味著高管持股市值的放大與縮水。而且,在股價處于高估時早日套現,也能規避日后下跌所面臨的風險。筆者以為,要有效根治高管離職套現的沖動,必須多管齊下,尤其是從制度上進行規范,如此才能達到目的。
7月底,中國水利擬募集資金173.168億元的首發申請,獲證監會審核通過。本周新股發行再度提速,一周有9家新股發行。與“高鐵”、“動車”事件相比,股市的“翻車”、“追尾”事故的影響力遠遠超過前者。經濟領域強行“大躍進”的模式,自2009年以來也被資本市場所移植。在如此低迷的世道下,“新三板”、“國際板”今年推出的呼聲不斷。如果一味追求證券市場的形象工程,新股lPO節奏仍然神速,證券市場不堪重負,中國資本快車的“顛覆”或者難以避免!資本市場是要發展,但要循序漸進,統籌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