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滬市場在經歷一個多月的回升后,近期在“內憂外患”下選擇向下突破,盡管短期內股指仍有反復,但在市場制度性問題沒有妥善解決前,市場繼續弱勢恐仍是大概率事件。
就短期的情況分析:首先,由于預期中的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并未出現,同時食品價格表現出此起彼伏的頑強上升,導致CH持續高位運行的特征,預期中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微調不但沒有出現,相反中央政府還在不斷強化年初以來的控通脹政策。同時,美債提高債務上限,短期上看是緩解了美國壓力。但據數據顯示,美國平均每8個月提高一次債務上限,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極有可能繼續大印美元來緩解債務之重,這種做法將引發投資者對全球經濟前景的擔憂。 再次,最近一直被民眾高度關注的鐵路事故或將是高速投資時代的終結。在發現生命安全與經濟快速增長具有一定的矛盾性時,我們必將以犧牲GDP的增速來保證國民以及社會的正常穩定運行。另外,地產企業、地方債還款的高峰即將到來,也將是A股市場的一大不利因素。有報告曾指出,20lO年12月起,房地產企業進入還款高峰,應付款累計增速將超過30%;再加上銷售下滑、貸款條件提高以及上市公司增發和票據融資難度加大等因素,資金來源會惡化,同時房地產企業的流動性也會明顯惡化。
2008年底~2009年上半年,我國開啟了新一輪平臺貸投放熱潮。其中,多數項目的期限一般為3年或s年,也就是說,2011年開始,我國將迎來一個平臺貸還款高峰。而隨著這個高峰的臨近,不少地方都已經感受到融資平臺貸款的違約風險。根據國家審計署發布的信息,在其對全國6576家融資平臺公司的審計后發現,有1033家融資平臺公司存在問題,涉及金額2441.5億元;有26.37%共計1734家融資平臺公司出現虧損。
就外圍市場來說,它對我們更多的是心理層面的影響,沒有人能斷言美國經濟的未來會怎樣。但從理性的角度上講,美國即使再度推出量化寬松政策,由于邊際效應遞減的原因,市場的反應估計不會過分興奮。
我國股市今年以來的持續下跌有其內在邏輯,從中期看,目前市場存在最大的問題是制度性缺陷造成市場日益失血,這是決定市場中期走勢的基石。目前市場存在供需失衡問題,資金籌碼轉換進入一個死循環。一方面是大小非解禁、高管減持、IPO、增發等抽血不斷;另一方面,供血的閥門沒有放開,由于股市缺乏財富效應,普通居民不肯進入股市,投資基金由于業績差,申購者少,又沒有養老基金、保險基金持續的介入。市場資金供需失衡是一個比較確定的問題,也是最令人憂慮的。在這個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之前,任何信息只會對市場造成短期的變化,但市場難免會降低重心,因為沒有足夠的資金去維持那么高的市值,市場只有不斷的通過重心下移,來調整平衡能力。
“當沾滿果醬的面包開始跌落,往往是沾滿果醬的那一面掉在地毯上。”這是一句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簡稱“墨菲定律”。它的主要內容是: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在我們的股市面對如此多的不確定因素時,在一定程度上旁觀市場,也不失是一種理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