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受到市場關注后,國際金融市場波動開始加大。雖然美國債務上限在最后一刻得以上調,暫時緩解燃眉之急,但是,緊接著意大利、西班牙這兩個歐盟大國的債務問題引發市場新一輪恐慌,國際金融市場一片狼藉。更出人意料的是,8月5日,國際評級機構標普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AA調低至AA+,從而引發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海嘯。在系統性風險集中爆發的時期,具有較好基本面的油脂商品能幸免于金融市場海嘯而獨善其身嗎?
金融市場劇烈動蕩
標普8月5日晚間發表聲明稱,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由A從調低至AA+。這是美國主權信用首次從三大評級機構失去AAA評級,此前數十年,標普、穆迪、惠譽三大評級機構對美國主權信用均維持A從評級。
標普稱,調降評級的主要原因,是國會與美國政府達成的提高債務上限協議缺少標普所預期的維持中期債務穩定舉措。標普在其評級報告中,已經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定位負面。如果標普認為實際財政削減的力度不夠、利率太高,或新的財政壓力使政府總體債務負擔軌跡高于標普設定的基準,那么在未來兩年內,標普有可能將美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級進一步下調至“AA”。
標普調降美國主權信用等級,對全球金融市場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市場資金瘋狂出逃,股票和商品市場均大幅下挫。而在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前,意大利、西班牙引發的新一輪歐債問題,已經使得市場遭遇了“黑色星期四”,美豆油從8月2日收盤時的5788美分下跌至8月8日開盤時的54.88美分,跌幅逾5%。
美大豆畝產或調低
在大豆播種生長的過程中,美國農業部的種植面積和季度庫存報告可以為一年度的豆類油脂供求關系定下基調。6月30日,美農業部公布的此份報告顯示,美豆類種植面積下降,要保證供給,豆類生長不容有失。
報告顯示,2011/2012年度,美國大豆種植面積為7520,8萬英畝,遠低干預期的7653萬英畝。美豆種植面積較3月份預估減少高達140.1萬英畝,出乎市場預料。在報告中,美國農業部預期未來季末庫存的增加,建立在今年新季大豆單產水平提高的基礎上,而大豆種植面積的減少,則意味著今年夏季的美國大豆單產不容有失。而不容有失則需要天氣的協助,但是近期的美國天氣很難讓市場放心。7月份持續的高溫,使得大豆的優良率從7月初的66%下降到了8月初的60%。天氣炒作一觸即發。
在8月份美國農業部供需月報出臺之前,國際各家預測分析機構相繼下調美豆單產的預期。如大豆畝產遭下調,則豆油將迎來一輪反彈。
由此可見,目前的油脂商品受到兩方面的影響,其一是外部動蕩的金融環境和恐慌心理;其二是油脂良好的基本面和一觸即發的天氣炒作。在兩種力量的博弈中,短期油脂將隨著周邊商品劇烈波動,連續下挫。而中期來看,緊張的供需關系和天氣升水,使得油脂商品總體依然有上漲的潛力。因此,投資者可在油脂商品低位企穩時,分批入場,逐步建倉,等待隨時發生的天氣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