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紹:比爾·西蒙斯(Bill Simmons),ESPN專欄作家。波士頓人,凱爾特人鐵桿球迷,以言語狠辣著稱。除本書外,還著有慶祝波士頓紅襪隊2004年(美國職棒)奪冠的《現在我可以安息了》(《Now I Can Die in Peace》)。 《The Book of Basketball》出版后,立刻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首位,美國球迷將其奉為籃球書籍中的經典之作。
也正是從這一時刻開始,自由球員和天價合同這些新鮮名詞,開始在聯盟內慢慢盛行開來。不管怎樣,當時的聯盟正在朝著一個相對來說比較良性健康的方向穩定發展著。沃爾特·肯尼迪取代了波多洛夫,成為聯盟歷史上的第二任總裁,這也稱得上是個眾望所歸的圓滿結局。此時的凱爾特人隊,也已經成為當時聯盟內第一支由五位黑人球員占據著絕大多數上場時間的另類球隊。在目睹了凱爾特人隊的賽場成果之后,其他球隊也開始紛紛效仿他們那極具侵略性的賽場打法——大家做到每球必爭,將一名高大中鋒安置在籃下保護籃筐,其他幾人游走于外線,并且伺機實行包夾戰術。隨著進攻難度的日益攀升,一些天資聰穎,才華橫溢的球員們開始慢慢地浮出水面。突然有一天,你赫然發現聯盟比賽的觀眾人數攀升到250萬,甚至就連ABC電視臺都肯為了這樣一個缺乏白人明星的賽事,大手筆地扔下五年四百萬美金的轉播合約時,你才會明白,就在不知不覺中,很多事情都已經慢慢改變了。
當時的ABC把一切事物都交給了年輕有為的執行長官羅尼·阿爾德里奇來全權處理,后者通過對諸如《周一足球之夜》、《瘋狂體育世界》、奧運會,大學籃球乃至《晚間連線》等一系列王牌節目的成功策劃,從而在整個電視圈中產生了相當轟動的效應。按照肯尼迪總裁的說法,“還在ABC之前,他們所展示的那些東西很少有人會把它真正當作一回事,而這些恰恰就是目光精準獨到的阿爾德里奇所看好,并且想要傳達給全國電視觀眾的最前衛的信息。那就是在NBA賽場上,我們所要關注的并不是一群傻乎乎的大個子在籃下奮力搶球的畫面。相反的,籃球是一種在緊張激烈的賽場上,將力量與美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美好運動。阿爾德里奇很善于理解和發現比賽中的閃光點,他會用慢鏡頭反復地播放精彩鏡頭,從而把賽場上對抗雙方的緊張不折不扣,原原本本地傳遞給電視機前的觀眾。他還盡可能地去營造‘賽場仇敵’的戲碼,而這也恰恰是非常迎合聯盟的口味的,那種勢不兩立,你死我活的感覺絕對會最大限度地吸引球迷們的眼球。
波士頓對陣費城,紐約對陣巴爾的摩,像這種極具噱頭的比賽,不用打廣告,比賽的門票就會被好奇的球迷們搶購一空。球員們更是個個仿佛打了雞血一般,如果碰巧趕上全國直播,他們更是仿佛被上了發條一般。在過去那些賽場歲月里,在球員們的心里,自尊還是要大于金錢的誘惑的。而身為電視人,他們所要捕捉的,恰恰就是這種難得的傲氣?!庇谑呛酰惺芬詠?,聯盟第一次找對了自己的市場合作伙伴。
1964-65賽季:大交易
在這一年里,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在逆境中掙扎的勇士隊將張伯倫,還有他那份巨額合約送回了費城,作為回報他們得到了康尼·迪爾金、李·沙弗爾以及十五萬美金。自此之后,費城與舊金山都重新回到了“NBA城市”的行列之中——因為在未來的三年之內,這兩支球隊均成功地殺入到總決賽,一時之間成為聯盟內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事實上,這次的張伯倫大交易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聯盟有史以來第一個事先未經過任何策劃的“重大事件”。我有個習慣,喜歡把這種“重大事件”現象稱之為“連我媽媽都知道的事兒”。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媽媽從來都不喜歡看體育節目,所以要是連她都在說:“知道嗎,知道嗎,邁克·泰森居然把別人的耳朵給咬了,你能相信這種事情嗎?”類似這樣的事情,那勢必就是發生了一個非常重大的體育事件,因為連平日里根本不看體育新聞的人都在關注這件事情,那它就絕對是一件大事了。簡而言之,張伯倫當時的這樁交易可是“連我媽都知道的事兒”,可想而知它在當時受人關注的重要程度了。
此外,那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在那個賽季結束之后,湯姆·海因索恩宣布退休,而奧斯卡·羅伯特森則從他的手中接過了工會主席的這個位子。
1965-66賽季:最后的紅色
我一直以來都覺得,“紅衣主教”奧爾巴赫在1966賽季開始前宣布退休的做法實在是太厲害了。他這樣做,既可以鼓勵自己的手下球員,又可以對凱爾特人隊以外的所有球隊發動一次全體諷刺,“這是你們最后一次擊敗我的機會,過了這村你們可就再也沒有這個店了!”不出意外的,他又一次獲得了成功:在為他舉行的盛大歡送會之前的總決賽上,凱爾特人隊擊敗了湖人隊順利衛冕成功,實現了該隊歷史上的八連冠(注解1)。而在第一場總決賽結束之后還出現了這么一個小插曲:“紅衣主教”當眾宣布拉塞爾將出任凱爾特人隊的下賽季主教練。沒錯,有史以來的第一位黑人主教練,這聽上去確實有些讓人感到意外(注解2)。不過和他做過的所有事情一樣,這一舉動一如既往地收到了成效:波士頓再添一座總冠軍獎杯,而拉塞爾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他是這一位置的最佳人選。
說起來,老一代教練們的身邊根本不需要助教,他們會跳起腳來對著裁判喋喋不休,會向對手們干脆地比劃中指。他們從來不會在更衣室里拿塊戰術板來涂涂畫畫,只會在比賽中蹲在邊線附近,手里緊緊地攥住寫著戰術的小本。而這一切,隨著奧爾巴赫的退休也一起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還在奧爾巴赫尚未退休之前,他掌管著波士頓從上到下所有的方方面面,甚至可說是事無巨細:執教、簽約、交易、裁人、選秀,甚至連去客場的大巴都是他開的,球隊生意和出行計劃等亂七八糟的事情也都是由他來安排?;旧?,從1946年到1966年的聯盟,就是這個樣子的。(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