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所有2.20米以上的巨人中,拉爾夫·桑普森無疑是最靈活的,他背負的期望也是最高的,但他最終只給了我們留下了一個殘破的職業生涯的無限的遐想。
拉爾夫少年成名,早在弗吉尼亞大學期間就連續三年被評為NCAA年度最佳籃球運動員(奈史密斯獎),其中1982年12月11日他率隊以68比63擊敗帕特里克·尤因率領的喬治城大學之戰,被認為是NCAA歷史上的經典,在該場比賽中桑普森獨攬23分、16個籃板球和7次蓋帽,給二年級的尤因著實地上了一課。大學四年,桑普森場均砍下16.9分、11.4個籃板球,投籃命中率更是高達56.8%,成為了繼比爾沃爾頓之后最好的大學球員。
1983年,桑普森參加了選秀大會。這一年的新秀有實力者寥寥無幾,前10位被選中者大多是平庸之輩,毫無爭議,桑普森將會成為“狀元秀”,剩下的問題是哪支球隊會得到他?結果幸運降臨到了休斯敦火箭隊身上。火箭只當了一年的弱隊就獲得了頭號新秀,可謂“福星高照”。所謂的“一年的弱隊”是因為他們在兩年前還是一支進入總決賽球隊,之所以成績下滑得如此迅速,是因為他們在1982年夏天放走了成為自由人的巨星摩西·馬龍。失去這位聯盟中最實用的中鋒讓火箭隊立即掉進了深淵,而得到馬龍的76人則轉身就獲得了總冠軍,優秀中鋒的重要性已經顯露無疑,這也是火箭隊毫不猶豫地選擇桑普森的原因。
桑普森來到火箭時,隊中還擁有一名進入“五十大”行列的巨星埃爾文·海耶斯,不過這位被譽為背靠籃筐打得最好的球員已經38歲了,平均每場只能貢獻5分和3.2個籃板,桑普森的新秀賽季卻是這位老將的最后一年。此外,隊中的另一位傳奇球星卡爾文·墨菲在上個賽季結束后離隊,所以桑普森來到球隊后馬上就成為了場上核心。
桑普森的新秀賽季可以說是很成功的,他拿到了所有的“當月最佳新人”獎項,這在歷史上是空前的,整個1983-84賽季,桑普森打出了全明星水準:打滿全部82場比賽,場均貢獻21.0分、11.1個籃板球和2.40次蓋帽。賽季結束,桑普森順理成章地獲得了最佳新秀。但問題也出現了:雖然他們的勝場比去年提高了15場,桑普森也有才華,但他的到來卻沒有給球隊帶來質的變化,球隊仍然在西部墊底。最早發現這個問題的是同桑普森一起來到球隊的主教練——比爾菲奇,菲奇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教練,在1981年曾率領凱爾特人獲得過總冠軍,當時他們在總決賽中戰勝的就是火箭隊,所以火箭管理層挖來了善于調教優秀球員的菲奇,想讓他和桑普森之間產生化學反應。通過一個賽季的磨合,這種變化沒有出現,所以菲奇認為桑普森不是他最需要的那種隊員,那種拉里·伯德式的核心球員。菲奇認為,成為巨星的諸要素中責任心比球技更重要,而桑普森似乎不具備這個條件。桑普森只管打好球,他不太關心隊友的表現,對于球隊的戰績不佳也沒有什么反映,這個像恐龍一樣的大個子對冠軍的渴望也像爬行動物般遲緩。事實上,菲奇的判斷非常準確,直到桑普森退役,他的責任感都沒一絲的提高,就同他多年以后拒付兩年女兒的撫養費被子女告上法庭一樣。
火箭隊的計劃似乎失敗了,但好運氣卻沒有用光,他們再一次獲得了頭號選秀權,他們又選擇了一位中鋒——來自尼日利亞的奧拉朱旺——接觸籃球時間不長但前途不可限量的球員。但這樣一來,火箭就擁有了兩位優秀的中鋒,怎樣分配他們的上場時間成了傷腦筋的事,甚至連誰首發也是個問題,一時間,火箭隊的人員安排成了聯盟中最熱門的議論話題。等到比賽開打,菲奇教練讓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兩個中鋒居然同時出現在了場上,開創NBA先河的“雙塔”戰術由此誕生。其實菲奇教練的想法很簡單,因為這兩名隊員同樣的靈活,同樣的全面,而且他們之間的配合也不存在問題,為什么不能讓他們同時上場呢。
“雙塔”戰術出奇成功,在他們合作的第一個年頭,球隊就獲得了48場勝利,桑普森(22.1分,10.4個籃板)和奧拉朱旺(20.6分,11.9個籃板)都非常出色,他們是繼1970年的張伯倫和貝勒之后,第一對能夠雙雙拿到20+10的隊友。因為有了奧拉朱旺的超強防守,桑普森的進攻能力得到充分展示。這一年,桑普森還在他連續參加的第二次全明星賽中獲得了MVP,惟一美中不足的是他們在季后賽首輪就敗給了爵士隊。不過第二年,也就是1985-86賽季,他們就讓前一年的遺憾隨風而去。在季后賽的前兩輪輕松地戰勝了國王和掘金之后,他們在西部決賽中遇到了強大的湖人隊。
火箭在前四場把對手打得措手不及,以3比1領先。關鍵的第五場,火箭做客大西部論壇球場。雙方一路僵持,由92平、95平、97平、99平一直戰到112比112。眼看加時賽不可避免,菲奇布置了最后一次進攻。羅德尼·麥克雷把球吊給內線的桑普森,湖人一擁而上保護籃筐,就連賈巴爾都放棄了盯防奧拉朱旺前來封堵投籃。桑普森在最后1秒轉身270度投籃,球柔和地沿著拋物線穩穩跳入籃筐。桑普森制造了絕殺!火箭成功闖入總決賽,而奪冠的最大熱門湖人則在西部決賽門前轟然倒地。重返總決賽,火箭的對手依然是凱爾特人隊。抵抗了六場之后,“雙塔”難敵“三巨頭”。其中火箭獲勝的第三場桑普森有24分和22個籃板的貢獻。總決賽后,人們對“雙塔”的期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但隨后的事情讓他們始料未及,火箭隊包括約翰盧卡斯在內的三名后衛都陷入了濫用藥物的麻煩,但這都沒有桑普森的傷病對球隊帶來的打擊大。從1986-87賽季,也就是桑普森的第四個賽季開始,他開始被傷病折磨,這個賽季他只打了43場比賽,而這以后,他的籃板球數再也沒有達到10個。
正當人們等待那個戰無不勝的桑普森回歸的時候,1987年卻突然傳來了一個天崩地裂的消息,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桑普森被交易到了金州勇士。這次交易在全聯盟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都對火箭管理層放棄一名偉大的中鋒感到不可理解。在弱旅勇士隊,桑普森的參賽場數從來沒有超過61場,他成為了著名的“玻璃腿”。事實上,沒有哪一處傷病是導致他狀態急速下滑主因,也沒有哪處傷病是真正不可治愈的,哀大莫過心死,自身的不思進取才是桑普森最大的傷病,可以說,是巨人桑普森“殺”了巨人桑普森。1992年,這位被譽為NBA歷史上最靈活的巨人,結束了自己較短卻坎坷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