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大樓里面有一家公司賣喜蛋真是一件幸事。
每次看見他們公司的小姑娘哼哧哼哧搬運喜蛋,我就跟我們公司的姑娘們說:“你看他們多辛苦?辛辛苦苦搬一箱蛋也沒有幾十塊錢。一個喜蛋賺幾毛錢,還要受上下游的擠壓。婚慶市場競爭又激烈,還有旺季淡季……”這樣一說,我們公司的女生都覺得相比那些賣喜蛋的女生們,她們簡直是有幸從業于世界上最輕松好賺的行業。
我也一直認為,辦公樓里有一家賣喜蛋的公司,對激勵其他公司的人員士氣,有相當大的益處。
在這棟寫字樓里,有這樣想法的人不止我一個。那天,我在電梯里看到那兩個女孩子又推著一車喜蛋出了電梯,隨即電梯里其他公司的人就說起一樣的話題,“看看人家做喜蛋的真是辛苦,我們從事這么輕松利潤又高的行業還抱怨什么呢?”
我把這件事跟朋友說起,朋友就說:“你們這些人好不應該。激勵員工不應該在電梯里面。萬一電梯里正好同乘的有喜蛋公司的員工,你讓人家情何以堪?”我卻認為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因為喜蛋公司是我們大樓里一直動靜比較大的一家,所以他們公司有哪些人,我們基本都知道。朋友一針見血,“可是,賣喜蛋這樣的公司,人員流動性一定很大吧?你們還是不要在電梯里說比較好。”
朋友的話聽起來有道理,那以后我們下意識地注意不要在公共場合評論別人,免得給別人造成困擾。
這就好像前陣子新婚姻法鬧得沸沸揚揚,晚餐時段的新聞節目基本都在討論新婚姻法,為了達到節目效果,他們甚至在街頭找路人表達對新婚姻法的看法。我一直認為,節目的做法有點不體諒人。新聞里,路人甲乙丙丁說:“我覺得新婚姻法太不保護我們做兒媳的了。”“我覺得這個是深化婆媳矛盾啊!我辛苦還貸,最后房子倒變成老太婆的,我算什么啊我!”要是婆媳恰巧同桌吃飯,又剛好看到這個節目,聽到這些話立刻食之無味、如鯁在喉。
我有個女友就碰到這個尷尬時刻,婆婆臉色難看,覺得什么不說也不好,似乎默認兒媳還貸是替自己還了,結果,婆婆笑著給她夾了一筷子菜,說:“我們都是一家人。”一桌人全笑了,笑得比哭還難看。
兩個人旁聽一段關系自己利益的話,的確是件很尷尬的事!
那天我和同事坐電梯,巧遇那兩個搬喜蛋的女孩子,我和同事相視一笑,有素質地保持沉默。誰知,今天“我有話說”的變成那兩個喜蛋女孩。一個女孩用很不屑的語氣批評公司福利,“現在要大家填單子,提交‘你最想去的城市’。有什么好填的,無非是蘇州一日游、常州恐龍園……我想填拉薩填麗江,公司會批么?民意調查個屁!”
兩個女孩子越說越氣,我的心越聽越涼。好家伙,這次變成我情何以堪了。要知道,我們公司可從來沒有旅游福利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