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能反應(yīng)地向護士助理索取:“手術(shù)刀、局部麻醉藥和消毒手套。”
回答是:“沒有,沒有和沒有。”
原來,所有器材和藥物早已凌亂散于一桌,意思就是,你找到什么就有什么,其他的不用問了。
小診所十分忙碌,眾多顧客中除了病人還有蒼蠅,很多很多的蒼蠅,唯一缺乏的是醫(yī)生。
肯尼亞北部地方貧窮,未能吸引醫(yī)生,政府唯有安排護士駐診,末幾,護士也走了,留下護士助理。這次隨宣明會探訪這小診所,主要目的是關(guān)注兒童健康和營養(yǎng)問題。
緊急做開包放膿手術(shù)
正忙于念臺詞和趕蒼蠅,宣明會總干事Kevin氣急敗壞跑過來說:“拍攝完畢便趕快過來,有小孩需要你幫忙。”
“嚴(yán)重嗎?”我問。
“很嚴(yán)重!”他答。
走近,確實很嚴(yán)重,一位母親抱著一個小男孩,他左眼角紅腫一大塊,有小雞蛋大小,以手背輕按,感到發(fā)熱;再用指頭檢查,柔軟而浮腫,小孩登時露出痛苦表情,診斷清楚——急性膿腫。
母親說這膿腫已有十多天之久,而且一天比一天大,孩子還開始發(fā)燒。她住在老遠的村落,因聽說有白種人到訪,便來碰碰運氣,殊不知卻遇上這個黃皮膚,也有可能是她人生中唯一見過的黃皮膚醫(yī)生。
醫(yī)治方法很簡單,即是小手術(shù),切開膿包放膿,再加上抗生素便可。我本能反應(yīng)地向護士助理索取:“手術(shù)刀、局部麻醉藥和消毒手套。”
回答是:“沒有,沒有和沒有。”
原來,所有器材和藥物早已凌亂散于一桌,意思就是,你找到什么就有什么,其他的不用問了。
普通膠手套是有的,沒有麻醉藥便苦了小孩和母親,但沒有手術(shù)刀又如何動手術(shù)7四處尋找,終于找到一些注射針和針筒,可以嘗試把膿包抽出來。
先做好準(zhǔn)備,母親抱著孩子,Kevin自告奮勇按著小孩頭部,護士助理預(yù)備好消毒藥水和棉紗,一切就緒正準(zhǔn)備落針之際,突然一陣混亂:先是孩子大哭,母親即時掏出乳頭塞進孩子嘴里(此舉令我大吃一驚),繼而是一只蒼蠅飛來光顧,在醫(yī)生和孩子臉上四處游走。
混亂過后,小心地把針頭放進膿腫里,果然抽出一點黃黃綠綠的膿水,只可惜針嘴太小,抽不了多少,小孩便痛苦地掙扎,放棄用針管,唯恐一不留神會錯刺他的眼球。
如何保護孩子的生命
稍作思量,決定以針化刀,重新安定孩子,消毒后,利用針嘴尖端在膿腫上切出一厘米傷口,孩子皮膚嫩,表皮輕易戳破,因針嘴較難控制,得加倍小心地再戳破深層皮膚,豈料膿腫早就積聚壓力,突然爆破,膿水直飛Kevin身上,幸好只禍及衣服而非口臉,他很有風(fēng)度地說:“沒事,沒事,不要緊。”
飛膿過后涂上抗生素藥膏和干凈紗布,小孩即時安靜下來,母親也咧嘴而笑,露出一口疏落牙齒。
有幸?guī)偷叫『ⅲ駝t膿腫細菌入血便成壞血病,那時就危險得多;不禁想,下次他若患病怎么辦?或者另一個小孩患病怎么辦?每年全球有超過90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于可醫(yī)治疾病,主要是因為貧困和偏遠而得不到合理醫(yī)治。
孩子生命寶貴,肯尼亞孩子也同樣寶貴,要支持和保護他們,就要提供較好的成長環(huán)境。希望將來有機會重返肯尼亞時,會見到他們飛龍在天,而不是“飛膿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