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7月21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在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安全著陸,它結束了為期1 2天的航天任務,也完成了自己的“謝幕之旅”。著陸那一刻,也意味著美國30年航天飛機時代的終結。而肯尼迪航天中心,也變成了一個純粹的旅游景點。
我第一次去參觀肯尼迪航天中心是在1987年。
對航天中心完全沒有概念,也缺乏思想準備,以為看到的會是一個高科技密集的基地,沒有想到看到的是非常特別的自然景觀水渠縱橫、叢林濃密、野生動物……
肯尼迪航天中心在一個沼澤型的半島上,本身是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開車進去的時候,會看見兩邊水溝里有很大的鱷魚在游動,它們見到車就匆匆從岸上爬到水里,而大樹的樹梢上有美洲禿鷹筑巢,禿鷹在天空盤旋。
坐在旅游車上,導游不斷地提醒大家看水里的鱷魚、樹頂上的禿鷹,還有成群的野兔、田鼠,好像看野生動物園一樣。這么大一片野生動物保護區,生態保護得很好,因此很多人是專門去看野生動物的。
當然,這里展示了很多火箭、航天器,7月份返回的發現者號航天飛機也在這里永久性地展出,巨大的飛行器是很能引起大家興趣的。
至今我還記得我看過的那一次航天飛機發射。那是1988年9月,我當時在費城附近的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上課,美國同事建議去肯尼迪航天中心看“發現者號”發射。
我從來沒有看過航天器發射,事實上也和想象中的很不同
因為氣象、機械、電子各方面的問題,不到發射的一刻,沒有什么人知道什么時候開始倒數;有時候看見開始倒數,卻會在中間停下來,解決完問題,再繼續倒數。
去看發射的人很多,據說有幾次有上百萬人自駕車去觀看,幾十萬輛汽車實在很壯觀,因為不知道什么時候發射,去的人都有等待的心理準備,有些人就在草地上搭了帳篷,野餐、聊天,孩子們開心地游戲……對很多人來說,看航天中心的發射,也算是一次和很多朋友一起的野營了。
那一次我們從費城開車前往佛羅里達州,斷斷續續走了兩天才到航天中心,在外面指定觀看的一片很遼闊的草地上把車停好,就開始苦等倒數了。1986年1月“挑戰者號”發射的時候發生了機毀人亡的大事故,因此那一次大家心頭都有陰影,一邊等待,一邊祈禱,希望成功。發射比較順利,基本沒有耽誤太多時間。倒計時一到時間,巨大的火箭就噴射出火焰,很遠處都能感覺到大地在震動。火箭推動著“發現者”號緩慢地離開發射架,朝上移動,越來越快,驚天動地。
前后,可能就是30多秒鐘,整個航天飛機就消失在云層里了。那次發射給我的印象很深刻,很感嘆人類探索宇宙奧妙的巨大能量和科學技術的進步。
二
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位置、氣候其實非常不好,據說是考慮到美國本土上發射的最佳地點,也是最安全的,這一帶天氣是有名得壞,整個佛羅里達州中部地區是有名的“雷電之都”,夏天極為炎熱,暴雨、狂風、雷電非常頻繁。據說因為氣候原因,肯尼迪航天中心加裝了大量的避雷器、抗風設施。
要知道,1969年11月14日,“阿波羅12號”剛剛從發射臺升空,被雷電擊中,幸好繼續上升,2006年8月25日,雷電又擊中用來發射航天飛機“亞特蘭蒂斯號”的平臺,幸而無大損。
2004年的9月份,颶風以每小時110千米的速度橫掃航天中心,是這個中心建立以來損失最大的一次氣候事故,航天器總成大樓外表有7000多塊1.2米寬、3米長的范本脫落,航天器系統保護大樓也有相當的外部損壞,屋頂被掀翻。而這并不是唯一的一次颶風造訪。
2011年7月份,“發現者號”在這里最后一次發射,給軌道上的國際空間站送去補充物資,帶回損壞的設備和廢物。航天飛機計劃就此畫上了句號,肯尼迪航天中心基本就沒有什么航天任務了,這是從1960年以來,美國第一次沒有計劃中的航天發射時期。
據報道,有超過一半的被訪問的美國人反對在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也反對將宇航員送上火星。57%的人表示他們寧愿看到由機器人上軌道、上月球、去火星,而不是人類自己去開發月球和火星。面對這種情況,估計肯尼迪航天中心現在只是一個旅游景點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