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點點臘味讓整碗粥驟然顯得貴氣逼人了。
One
臘味店的燈光永遠都有一種奇詭的亮度,可折射所有臘味的油晶晶。一進門,只見一整墻高高掛起的臘鴨,有密集物體恐懼癥的人和長年吃素者看見這一幕定會退避三舍。但對喜啖臘味的人來說,卻是別樣的金碧輝煌。
權衡再三,買了肥瘦各幾種臘腸,因為是帶了獨立包裝的。雖然我也愛吃蒸臘鴨腿,最終卻還是沒有對“黃金搖擺先生”下手,因為買臘鴨是現裝袋子的,包不嚴實。
說來荒唐,這里頭卻有我的童年陰影——小時候跟大人上街買臘味,買完之后,大人沒有在意,就直接把那個油汪汪的紙包跟我脫下來的一件毛衣塞在了一個袋子里。結果回到家,發覺毛衣上沾滿了腌臘味,洗了好幾回都去不掉。
并且這腌臘味還不像潑到衣服上的酒味或濺到衣服上的菜油味,在小孩子看來,那是一種老朽又哀傷的味道,年輕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羊毛多洗幾次便發緊,但味道仍是去不掉,每次一穿上這件毛衣,心里便默默覺得自己變成了一只在臘味鋪陰暗角落里形影相吊的火腿,那滋味實在是很不好受。
小孩天生是反臘味者,因為抗拒臘味的陳年氣味。要懂得臘味的好處,唯有通過年紀的增長。所以一開始吃臘味,必是被家里長輩所灌輸的意志,或者過年過節湊熱鬧般地吃。
Two
臘月里食臘是中國人的傳統,因為臘味的天性是抗寒抗濕的,特別適合在陰冷的冬日里吃。所以,各地的中國人都是一到過年就必吃腌臘食品,做法多種多樣,但殊途同歸,追求的都是一個熱氣騰騰。比如廣東人善做的臘味煲仔飯、臘味蘿卜糕,湖南人喜歡的臘味合蒸,云南人愛吃的臘排骨火鍋等。
話說臘味也真是種神奇的食物,因為制作臘味必須是在秋冬,每年從寒露至小寒這段冷颼颼陰絲絲的季節晾制成的臘味品質最高,口味最佳。當這些歷經了天寒地凍的臘肉臘腸臘鴨臘魚被烹飪之后,卻又變成了餐桌上釋放最多熱量的一道暖萊,這其中的反差引人深思。
中國的臘味基本上分為兩派,我小時候,家里大人便已經給兩派都起了昵稱,一為“煙熏臘”,另一為“香蜜臘”。“煙熏臘”指的是湖南、四川這些地方出產的臘味,無論臘肉還是臘腸,在風干前都經歷了煙熏的過程。用些谷殼木屑就能熏,熏的時候還需加點兒陳皮之類的香料。這樣做出的臘味,有種令人感動的煙火氣,尤其是臘魚,熏過之后肉質緊實,但仍不失細膩。吃的時候是典型的重口味做法——先蒸、后烤,再加辣椒和豆豉煎炒,一入口便可令昏昏欲睡的味蕾清醒過來。
但大人不會讓小孩子多吃“煙熏臘”,因為覺得多吃太傷腸胃。“香蜜臘”就不同了,指的是粵式的臘昧,相比“煙熏臘”的煙火味,“香蜜臘”更多地洋溢著酒味和花香味,味道也更甜更潤,小孩子多吃幾筷子也無妨。
又香又彈牙的粵式臘腸臘鴨最適合與米飯同蒸,是治療厭食癥的一大法寶,吃起來香噴噴,滑潤潤,較為輕快的腌臘味恰好襯托出了肉的甘香原味,信手蒸來就是一道下飯好萊。
臘月食臘,基本上都是奔著大草的口味去的,但也有相對來說清淡雅致的吃法。我小時候,愛吃冬菇絲、臘鴨絲、加上黃芽菜的春卷,臘味在其中只是點睛。又有早飯時煮碗白粥,其中深埋香腸幾片,新鮮油條片幾朵,并撒上零星蔥花,這一點點臘味讓整碗粥驟然顯得貴氣逼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