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朋友,經常鼓吹“睡覺是浪費生命”的論調,按照他的計算,假設人活70歲,那么一共是25000多天,61萬多小時,如果一天睡8小時,那么人一輩子要睡20多萬小時,占生命時間的33%,每天再花3小時吃飯,那么吃飯睡覺的時間就占了人一生中的46%!
在這一理論的指引下,這個哥們夜夜笙歌還不算,喝完酒會完朋友深夜回家還要繼續上網,到天快亮才睡,他把這樣“珍惜生命”的生活過了十多年,直到幾個月前在酒吧突然心跳過速,當場暈倒被送到醫院,被醫生斷然宣布要過有規律的生活,保證睡眠。這才如當頭棒喝,逼迫他開始慢慢地調他像貓頭鷹一樣的生物鐘。
在白領的字典里,睡眠一直是一個關鍵詞,從抱怨型的“吃得比豬差,干得比驢多,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到“睡覺睡到自然醒”的終極目標,都是在幻想放松的反“朝九晚五”的生活方式。
據中國睡眠研究會公布的最新睡眠調查結果,中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為38.2%,高于美國的32%,英國的10%,日本的20%和法國的30%。
除了像我上面提到的那位朋友那樣屬于自己選擇無眠的人以外,想睡又睡不著的原因多種多樣,大概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兩種。
外因是指環境不適于睡覺,比如說噪音,包括交通噪音,打鼾等,這些大部分是暫時的,而且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習慣成自然都可以得到改善,坊間也不乏拿錄有森林,海浪等自然聲音的催眠音樂作為解決方案;或者是過冷或過熱的天氣,那么一臺空調即可解決問題。
麻煩的是內因,可能是壓力,可能是傷心,可能是焦慮,或者是擔心,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失眠的理由。最有趣的是,多次在飯桌上和別人交流失眠心得,竟然發現有一個經常出現的,最有趣的失眠理由——因為害怕失眠而失眠。像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拍攝,會議,演講,談判等必須保持良好狀態的要務,越是不能失眠就越是怕失眠,越是怕睡不著就越睡不著,于是一夜會在這種不斷地自我強迫中無眠度過。
傳立媒體公司每年會針對高收入、高職位、高消費的所謂三高人群做訪問,其中的一個問題問及三高人群常做的噩夢,很多人的答案是他們經常被從高處落下的噩夢所驚醒。傳立對此的解讀是沒有安全感。
這種特定人群的噩夢也深刻地揭示了即便是身居金字塔上層的中產階級,也會為失去所有而擔心以致失眠,就更不用說夾在中間的中層和有生活壓力的底層了。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除了身體不舒服和懷孕等生理性失眠外,失眠無疑是壓力無法得到排解的一大表現。
忙碌著的人總是把失眠歸罪于忙碌,于是眼巴巴地盼著有一天不再忙碌,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我幾個身居高位的朋友,也曾因為壓力太大,精神和肉體太疲累而選擇“休息一段時間”。但據他們說,一旦閑下來,睡眠并不因此而好轉,反而會因為無所事事,白天睡得太多或擔心自己不再被需要而重新失眠。
可見,離不開的天堂就是地獄,閑云野鶴的生活,也不是習慣于忙碌的蜜蜂們可以享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