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晨8點鐘,準能碰到一位浙江老太太,推著一輛嬰兒車。每次見到我頭一句準會說:“飯都煩死了,我一天都不想住了。”
煩的原因,是女婿。女婿是福建人,來美國時間長了,已經是美國公民。他的生活習慣完全美國化,特別是飲食,豬牛雞鴨只吃烤的,蔬菜只吃生的。她好心好意給他炒兩個杭州菜換換口味,女婿對女兒說:“你媽炒的肉在哪里呢?”關鍵是后一句話氣得她要命,“吃的東西都是垃圾。”
她是來給女兒看孩子的,孩子四個多月了,簽證的日子已經臨近,該回家了。她曾對我說
“你說我來這里算什么?算主人?主人是女兒女婿:算客人,客人還得整天干活兒;算仆人,又不拿工錢。這樣的日子總算快熬到頭了。”
一個山東女人領著一個快兩周歲的孩子出現在公園,她出來也是為女兒看孩子的,女兒嫁給了一個美國人。
美國人和我們的觀念不一樣。老人不會如我們的父母一樣躬身幫助子女帶孩子,她只好一人忙活,已經來回奔波美國好幾次了,孩子帶到快兩歲,心想可以把孩子送幼兒園,自己的任務就完成了。前些日子剛回國,沒出兩個月,女兒來電話讓她再回去,幼兒園要排隊,一時半會兒進不去。做姥姥的只好又殺了個回馬槍。
最后來的是一位云南老太太,已經年過七十了。她帶的孩子十歲,現在已上學,她也輕松多了。我們都說她是苦盡甜來,可以盡享天倫之樂了。她呵呵樂著,看得出挺滿足。
前幾天,又碰見了那個浙江老太太,她的臉拉得很長,說:“飯都煩死了。女兒替我辦理了簽證延長半年,把返程的機票廢了,又多花了八百多美元買了新機票。”我說:“那是女兒舍不得你走。”她說:“她有那樣的孝心?是為了讓我幫她帶孩子。女婿在南方工作,每兩周回來一趟,女兒一個人照料孩子,實在忙不過來。”
她要走的時候,山東女人來了,她忍不住把這番牢騷對山東女人又嘮叨一遍。山東女人嘆口氣對她說:“父母為兒女一輩子當牛馬。我的女兒又懷孕了,我還得接著伺候下一個,比你日子還難熬。”兩人惺惺相惜了一番。
那天傍晚,在小區的路上遇見云南老太太,她一臉愁云慘淡地說:“這個星期天,女兒對我說:‘媽,現在小孩子已經大了,這次您回國后就不用再來了。’”說完之后,她還張著嘴像被撂到旱地上的魚,愣愣地看著我。
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云南老太太,想起了浙江老太太對我說過的關于“主人、客人、仆人”的話,當時覺得不過是玩笑或氣話,此刻卻心頭暗驚,云南老太太算什么呢?
云南老太太臨走那天,我們約好一起到她女兒住的樓前送行。快走到樓門口時,一輛小汽車迎面駛來,從副駕窗口探出頭來揮手的正是云南老太太,旁邊-開車的是她的女兒。老太太沒來得及說話,車就開走了。這時候,我看見~個小姑娘站在房子門口告別,猜想肯定是老太太的外孫女。
浙江老太太對我說
“但愿小姑娘別像她媽,對外婆好一些。”山東老太太說
“眼睛都指望不上,還指望眉毛?”我心里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