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漏偏逢連夜雨。幾個月前,故宮掀開的“失竊門”、“錯字門”、“富豪會所門”還沒有完全合上,現在又出“大事”了。7月31日,故宮博物院證實,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盤發生文物損壞事件,現初步判斷為科研人員操作失誤所致。
關于青釉葵瓣口盤損壞一事,消息最初來源是網友微博爆料。7月30日下午,網友“龍燦”在微博上公布了這一消息,短短三個小時之內,轉載次數已過萬。7月31日,故宮博物院才姍姍來遲“證實”了這一事件。
一起7月4日發生的文物損壞事故,故宮直到7月31日才出面證實,而且還發生在網友爆料之后。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如果沒有網友爆料,這起文物損壞事故是不是會被故宮瞞天過海?這次事故中損壞的哥窯代表作品是故宮藏品中1106件一級品之一,異常珍貴,發生損壞后,故宮是不是應該及時向社會公布?國家文物雖然存放于故宮,但并不是故宮所有,文物的“命運”走向,故宮有責任有義務向社會及時公開。這起事故發生后之所以沒有主動向社會公布,故宮方面的解釋是,經過了“長達26天的調查認證”。有些“巧合”的是,這和網友爆料的時間相當“吻合”。如果網友爆料不是在7月30日,那么故宮對該起事故的調查認證是不是需要更長時間呢?不過多少值得慶幸的是,這一次“臨時工”終于沒有成為事故的主角。
事實上,故宮“失竊門”之所以能被媒體曝光也緣于網友爆料。從兩個多月前的“失竊門”到今天的“文物損壞門”,被動證實基本都是故宮在面對丑聞時所采取的姿態。如果沒有網友爆料,秘而不宣很可能成為故宮面對文物事故時的習慣性動作。從“失竊門”到“文物損壞門”,除了能證實故宮在相關管理中存在巨大漏洞之外,它對公眾和社會的傲慢姿態也被呈現得淋漓盡致。
從四年前的“星巴克門”,到今年的“失竊門”“錯字門”“富豪會所門”“哥窯文物損壞門”,被掀開的一扇又一扇“門”留給故宮管理部門的,除了尷尬還是尷尬。遺憾的是,故宮方面似乎并未就此付出切實努力。比如,“失竊門”之后相關責任人并沒有受到任何處理。沒有對責任人嚴厲的問責處理,怎么能指望相關管理制度能有所完善改進呢?故宮雖然被掀開了一扇又一扇丑聞的門,但真正應該向公眾打開的那扇公開監督的“門”還在緊緊關閉。
想逃離你布下的丑聞,不想卻又陷入了另一個困境;你沒有接受監督的勇氣,但事實上也沒有逃脫的幸運。套用王菲《棋子》的歌詞,或許更能形容故宮當下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