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于京、滬兩地滿載贊譽后,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轉戰廣州再次贏得滿堂彩。在國內演藝市場競爭激烈的今天,作為第一部購買國外版權、由國人出演的世界經典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的成功,無疑為演藝界開拓出一片嶄新的領域。
隨著國內演出市場持續高溫,話劇、歌舞表演、相聲等各種文藝演出爭奇斗艷。相比之下,作為舶來品,音樂劇在國內的產業結構尚不成熟,加之受眾基礎薄弱,一直不被看好。而此次《媽媽咪呀》中文版的成功,展現出國內音樂劇的廣闊市場前景,也打消了人們之前的疑慮。綜合分析,該劇在演出市場大獲全勝,不僅因為原作較高的藝術造詣和本土化的成功改編;更重要的是,它為國內音樂劇產業提供了一種以引進版權形式、按國際標準制作運營的新模式。
隨著文化產業日益受到各國政府高度重視,在全球范圍內,文化資源跨區域、跨行業、跨國度的整合已是不可阻擋的趨勢,而站在此浪潮最前端的正是文化作品的版權授權、使用和運作。《媽媽咪呀》中文版成功的關鍵也正是敏銳地觀察到這一點,據了解,有關該劇中文版的版權協議就多達幾百頁,制作環節更是完全按照全球化的統一標準執行。一些業內人士甚至稱該劇為中國音樂劇產業發展的開拓者。
我不禁由此聯想到同為文化產業一份子的音樂產業的版權問題。音樂作為一種大眾化的藝術形式,不論是流行音樂、舞臺劇音樂或是背景音樂等,在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以背景音樂為例,酒吧、咖啡館、百貨商場等各類經營場所,時不時飄然而至的音樂,為顧客提供著愜意的環境氛圍。而且,一些場所會采用符合自身特點的背景音樂,甚至同一場所在不同時段、天氣或者季節里,也會定位不同的音樂。業界把這種處理恰當的背景音樂稱之為營業場所的“軟裝潢”。可見,面對行業競爭,根據自身需求不同,追求背景音樂的個性化、專業化已成為不少商家吸引顧客的一大亮點。
盡管在版權保護意識不斷提升的大環境下,餐廳、賓館、商場、酒吧等營業場所,以至廣播、電影、電視等行業,紛紛主動為背景音樂買單。但是,面對海量的音樂,如何以合法的方式選擇和使用符合自己特點的產品,仍是國內眾多商家面臨的一大難題。
對此,松巴音樂以獨有的版權授權和運作模式,為商家們提供了最佳的解決途徑。作為第一家將版權背景音樂概念引入國內的機構,松巴音樂旗下的“環球音樂庫”和“中國音樂庫”兩大品牌樂庫產品組成了一個大型的版權背景制作音樂庫,涵蓋了全球十幾個國家、六十多個音樂品牌,供商家選擇。與此同時,隨著與國內多家電臺、電視臺等媒體深入合作,松巴音樂以有償許可的方式授權廣播、電視、電影制作公司、公共場所及背景音樂專業制作人士合法使用音樂作品的版權運作模式,已經得到眾多商家的認可和支持,成為業內公認的音樂版權“名牌旗艦授權公司”,充分挖掘著音樂版權更深層的寶藏。
由此可見,松巴音樂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在成熟的版權運作模式下,為國內消費者引進和創作眾多優秀音樂作品的舉措,與音樂劇《媽媽咪呀》中文版的成功模式可謂異曲同工,也必將為中國音樂產業撐起一片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