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慘淡,券商資產管理部門的日子也不好過。
上半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平均回報率為-5.2%,遠遠跑輸大盤。
出于對后市的擔憂,產品持有人選擇了贖回。Wind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以來,205只集合理財產品凈贖回達到178億元,有多達七成產品處于縮水狀態。
其中,來自銀河證券、南京證券、國泰君安、申銀萬國以及中金公司的五只產品贖回超過一半。
上述五家券商,只是某只產品遭遇贖回,而國信證券卻是全線產品份額縮水,九只產品凈贖回10億元,而年初份額有近64億元。
上半年凈贖回178億
無論是基金,還是券商集合理財,幾乎都是以規模論英雄。
盡管上半年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得到快速發展,很多新產品接二連三地推出,但是大部分產品業績出現虧損,很多投資者用腳投票,將資金抽出。
Wind數據顯示,上半年,205只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最新份額為1410億元,相比年初1583億元的份額,凈流出資金達到178億元。其中,凈贖回的產品有153只,占比高達74%。
雖然整體市場表現慘淡,但是也有部分產品受到了資金的追捧。
份額增加最多的產品是國泰君安君享量化,它是國內較早從事對沖的基金。由于是新型產品,受到投資者的歡迎,上半年份額增加了249%,至25億元。
其他份額增長幅度超過40%的產品,還有申銀萬國的寶鼎1期,興業證券金麒麟1號、安信理財1號、創業2號穩健回報。
五只產品縮水超五成
今年上半年,有五只產品的贖回比例超過50%。
它們是銀河99指數、南京神州2號、國泰君安君得惠債券、申銀萬國3號基金寶、中金一號,資金分別流出了6.8億元、1.9億元、11億元、8億元、1.9億元。
其中,銀河99指數的贖回比例最高,達63%。該產品成立于2010年12月21日,首發規模10.9億元,僅過去了半年時間,份額就下降到了4億元。
問起銀河99指數被大量贖回的原因,銀河證券資產管理部的一位投資經理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并不是因為業績不好,相反在同類產品中,銀河99指數收益還是不錯的。
“上半年,該產品僅虧損了0.7%。但客戶擔心市場形勢變壞,因此只要賺了一點錢,就會走。” 他向記者透露,“4月份是產品凈值最高的時候,隨后很多投資者就進行了贖回,我們內部測算,贖回的客戶大約有3%~4%個點的收益。相反,被深套的,才不會大規模贖回,賠就賠吧,很多人就是這樣的心態。”
另一方面,他向記者解釋說:“公司并沒有持續營銷,申購和贖回的數量不成比例。由于這是一個指數型產品,今年A股市場形勢難測,所以我們就降低了投資倉位,也降低了營銷力度,如果市場一旦好轉或者有好轉的跡象,我們會重新加大宣傳,申購也會多起來,因此不擔心產品規模過小的問題。”
贖回比例排名亞軍的南京神州2號,有55%的產品份額蒸發。該產品成立于2009年,投資經理為劉勇,初始募集了10億元資金,目前僅剩下1.6億元。
面對贖回比例高的質疑,神州2號的一位人士向記者表示,“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在申購贖回期經常會有大規模的資金進出。”
他還指出,大規模贖回,和今年的行情有關。神州2號主攻打新股,但是隨著新股破發,投資收益在下降,目前10只新股中,能有一只獲得正收益就不錯了。除了打新股,神州2號還會投資一些債券、還有參與資金回購,但是這兩個部分,獲得正收益也非常艱難。投資者大規模退出,這是可以理解的。
君得惠債券產品贖回比例高也是基于同樣的原因。一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從去年10月份起,由于央行不斷加息和提高準備金率,債券投資收益逐步下降,整個市場表現都不好,很多投資者意識到債券市場風險,贖回產品。“但是我們反而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機會。投資者的贖回并不明智。”
券商集合理財贖回比較高,除了市場疲弱的原因,上述銀河證券資產管理的投資經理還提到了兩點客觀原因:
一是,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客戶,大多是從券商營業部渠道購買,離資本市場太近,交易頻率遠遠高于銀行渠道購買的基金產品。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持有人更習慣頻繁進出。
二是,券商集合理財產品是理財市場上的新兵,還沒有形成品牌效應。一些大的機構,例如保險資金還不允許投資集合理財產品,政策環境局限很大。
國信全線遭遇凈贖回
曾經的明星——國信證券集合理財產品成了投資者競相拋售的對象。
一直以來,國信證券金理財系列因其高收益受到投資者的追捧,但是隨著國信證券資產管理團隊頻頻換將,產品業績下降,投資者也逐漸將其拋棄。
Wind數據顯示,國信證券旗下一共有九只集合理財產品,全部被凈贖回,它們是金理財收益增強、金理財6號、金理財限額特定1號、金理財4號、金理財多策略、金理財經典組合、金理財價值增長、金理財泰然1號、金理財內需升級,凈贖回比例分別為45%、29%、26%、24%、20%、14.5%、14.2%、5.4%、2%。
被投資者拋棄最嚴重的是金理財收益增強,凈贖回9175萬元,半年度業績虧損2%,該產品成立于2010年1月,經歷了鐘宇、胡慧珍兩任投資主辦人。
凈贖回份額緊隨其后的是金理財6號,凈贖回1.6億元,半年度業績虧損11%,這也是國信九只產品中虧損最大的一只。
除了國信證券,華泰證券、光大證券、中信證券三家券商的集合理財產品也有超過七成是凈贖回狀態。
五只產品逼近清盤線
如果是大象減幾磅肉還情有可原,但是一些本來募集資金就不多的產品,在遭遇大量的贖回沖擊下,壓力可想而知。
根據《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試行)》的規定,在券商集合計劃存續期間,客戶少于兩人,或者連續20個交易日計劃資產凈值低于一億元,集合計劃應當終止。
Wind數據顯示,券商二季度資產管理報告公布時,共有五只券商集合產品的資產凈值在1.1億以下,均逼近清盤紅線。它們分別為中銀國際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國泰君安央企50、華泰紫金龍大中華、招商智遠穩健4號和華泰紫金策略優選。這其中,僅有國泰君安央企50和招商智遠穩健4號兩只份額微降,其他幾只產品贖回比例都超過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