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子小檔案:
中國巨力集團副董事長/執行總裁、中國巨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總裁。2006年正式以總裁身份進軍影視文化產業,主演多部影視劇,同時出品、制片、監制多部經典影視大劇。如:央視收視冠軍《天仙配》、《蓋世英雄方世玉》,年度歷史名著大劇《新水滸傳》,以及由李連杰、黃圣依、林峰等眾星云集的電影巨制《白蛇傳說》等。 目前楊子旗下中國巨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已將亞洲著名監制崔寶珠、著名導演胡玫、著名導演關錦鵬、著名導演程小東、著名導演張楊、著名導演章家瑞、著名演員陳建斌、著名演員黃圣依等眾多優秀影視人招至麾下,同時每年海量投資多部影視大劇。
《白蛇傳說》上映期間,某影業集團員工公然在微博上對楊子和這部電影吐槽。該人稱,在電影節上,一放《白蛇傳說》,媒體集體退場,巨力因此塞給每家媒體2000元封口費,更稱《白蛇傳說》是李連杰多年來的恥辱之作。楊子用一句話來比喻《白蛇傳說》當時遭遇的“負面”和“非議”:“就好比你開個車,一路綠燈不太可能,你會遇到紅燈停下,但究竟在哪個路口你不清楚。”
在國慶檔之前,2011年的影市對國產大片來說,簡直不堪回首,從《戰國》開始一路哀兵,使不少影迷在走進影院為國產古裝大片買單時,顯得更加小心翼翼。好在,國慶檔的開局不錯,先是兩部主旋律《建黨偉業》和《辛亥革命》趁興預熱,再有《白蛇傳說》和《畫壁》兩強對決,光是使在宣傳上的花活兒就足夠賺人眼球。最終,《白蛇傳說》票房突破2億,為紛紛折戈的國產大片挽回些許顏面。
作為《白蛇傳說》的投資方巨力影視的總裁楊子,卻一再強調沒有刻意運用任何商業策略,影片成果早已盡在掌握。他說:“實際上我是一個特別簡單的人,我對自己的定位很明確,我是商人,來娛樂圈的目的就是掙錢。而在娛樂圈中打拼,更需要有見招拆招的能耐。說到策略,那就是逢敵必亮劍,打一場既主動又被動的硬仗。”
瞄準海外,重拳出擊
作為威尼斯電影節的應邀影片,《白蛇傳說》可謂出盡風頭。誠然,每個電影節都有自身獨特的審美特色,而該屆威尼斯影節主席馬可·穆勒又有著強烈的東方情結,《白蛇傳說》的出位便無太大懸念。
在外國人看來,越民族就越世界。走出國門的《白蛇傳說》,也一并收獲了“中國版哈利波特”、“中國版魔戒”的好名聲。外媒如此形容該片:“影片的魔幻視覺、浪漫愛情、奇幻情節等都引人入勝,是中國的CGI視覺盛宴”、“《 白蛇傳說》是本屆威尼斯電影節必須關注的十大電影之一,白蛇和許仙的中國古老傳說被CGI和電影特技進行了新的詮釋。”
在海外兜兜轉轉一圈后,《白蛇傳說》已經收回2/3成本。談到海外市場,楊子毫不忌諱地稱:這部片子在做的時候就瞄準了海外市場。
這一成績,一方面得益于故事的創新和特效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團隊的配備上,巨力影視邀請了目前在各個領域揚名國際的國內頂尖人才。與徐克共同開創香港武俠片新時代的程小東,功夫巨星李連杰,亞洲著名制片人、資深電影人、曾參與多部功夫影片策劃和制作的崔寶珠,如此強大陣容可謂是品質的延續和品牌保證。而文章、黃圣依、林峰、蔡卓妍、徐若、楊千及杜汶澤等既可口又實用的主演,則表明其定位是年輕時尚的觀眾,也是目前電影最大的消費群體。“有這么多頂級的人才參與,這部作品有什么理由在國內外不火?我想不到。”楊子說。
有人問他,為什么選黃圣依擔任“白素貞”一角,難道不怕又有人借機炒作嗎?楊子回答,媒體對二人眾說紛紜的猜測,自己早已見怪不怪,就算再次否認,個別媒體仍舊會說“楊子再次否認”,“楊子重打洗脫罪名牌”,“我又不是炒紅了能掙點出場費。如果我真的主觀和她炒作,認識的人也看不起我。說白了,是媒體一直在給我們炒作,我自己根本沒把這當回事。”
舊瓶新酒,重釀芳香
在采訪《白蛇傳說》投資方楊子的時候,他說曾經問手下的人:一部講白蛇的戲,第一反應你會去看嗎?得到的答復是:不會,因為這個故事早就耳熟能詳,倒背如流了。確實,有《新白娘子傳奇》、《青蛇》在前,少有投資方會下重金試圖顛覆“白素貞”的傳奇故事。不可否認,該題材后來曾經有多個電視劇版本,但結果大多不盡人意。
最初,當《白蛇傳說》監制崔寶珠提出“白蛇”想法時,也曾有過自我懷疑的態度。在巨力影視找上她希望合作一部片子時,這個想法得到強烈的認同。崔寶珠在拍攝過程中甚至向楊子表示,大概這部片子賺不到錢,更有可能賠掉一點。楊子的答復是:盡管拍你的,我們看好這個題材和你。作為出品方,巨力影視給了拍攝團隊足夠的創作時間和條件。然而在資源同質化和產品同質化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如何走出一條特色化道路,卻是整個團隊需要研究的新課題。
于是,楊子講明兩點:題材的創新,特效的運用。
事實上,一部影片在題材上選擇大眾熟悉的故事,雖有可能遭遇難以突破的窘境,但劇情的熟悉度卻也利于影片的傳播,畢竟傳統故事普及率高,省去受眾教育的過程,簡單明了,喜歡的人自然喜歡。比如相較于傳統表達方式,《白蛇傳說》最大的改動在于對法海形象的重新描述。傳說中獨身禁欲、對許仙白素貞之戀判極刑的老和尚,一改往日冷漠孤僻的“愛情劊子手”形象,變成一個降妖除魔的維穩大師;大膽加入新角色“能忍”,并讓其隨情節的發展幻化成魔,這一過程中心里的變化、痛苦與糾結始終與“小青”有著直接聯系,讓小青也有屬于自己的感情脈絡。
如此一來,本就糾結的感情戲變得更具蛻變和掙扎,從而保證觀眾在欣賞影片時不會審美疲勞。大概巨力影視明白,觀眾之所以愿意看“舊”東西,無非是想尋找與往日不同表達之處,假如片子不能在這方面有所提供,觀眾自然興趣全無。
另一方面,在特效的運用上,《白蛇傳說》也不惜砸錢做效果。楊子言,拍《白蛇傳說》就要給觀眾視覺的沖擊和感官的全新體驗,“不管最后票房結果是多少,回過頭看片子特效,被人說是亞洲第一就夠了。我不需要用‘白蛇’向別人說教,更不是通過這個片子解放多少思想、開拓多少人性。我僅僅用不同的敘事手段重新演一個故事,博觀眾一笑,讓他們覺得對得起手中的電影票就行了。”
作為武俠片升級版的華語魔幻類型片,《白蛇傳說》特效要遠超以往同類型影片。全片1800個鏡頭中,含有電腦特效的占了1500個之多。一是打造仙境背景,再是強化武戲破壞效果。拿水漫金山的場景為例,有評者以創造了華語災難片的頂級奇觀形容。以往國產影片,所采用的特效大多被人詬病,而《白蛇傳說》則令人眼前一亮,收獲奇效。
見招拆招,六“變”之道
投資《白蛇傳奇》之前,很多人對楊子的印象停留在16部戲的男一號上。事實是,在此之前,楊子曾在傳媒公司觀察娛樂圈近六年,在巨力集團先后擔任副總裁4年,執行總裁6年,投資26部之多的電影電視劇。
對于這個行業,楊子有著絕對的發言權。“作為投資商人,《白蛇傳奇》前期主創找誰,主演找誰,宣傳預算多少,無論抓大還是放小,都是親力親為。”
但是,即便他有如此多的項目操作經驗和宣傳路數,《白蛇傳說》在參加威尼斯影展時,仍經歷了一個不小的波折。
《白蛇傳說》上映期間,某影業集團員工公然在微博上對楊子和這部電影吐槽。該人稱,在電影節上,一放《白蛇傳說》,媒體集體退場,巨力因此塞給每家媒體2000元封口費,更稱《白蛇傳說》是李連杰多年來的恥辱之作。
一時間,《白蛇傳說》未映先黑,網絡上的評論昏天暗地,楊子意識到,以這樣的態勢呈現《白蛇傳說》,開局絕不完美,是時候予以反擊了。
面對這個長期在網絡黑作品、黑演員的微博馬甲,楊子的選擇是,把他揪出來痛罵一頓,頗有樹行業新風,打擊網絡黑手的意味。他解釋說:“這個行業正常有序的發展是所有人愿意看到的。電影市場是大家共同的市場,而不是你死我活。把整個國慶檔做大,每個人都是贏家,觀眾也樂于接受,但如果你使用卑劣的手段,必將人人誅之。”
可以說,巨力集團此次在《白蛇傳說》上的成功,不僅為黃圣依之前飽受質疑的演技打了翻身仗,就連楊子的知名度也由國內開始蜚聲國際。盡管,他對此并不在意,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多年,楊子心中自有一套生存法則。
“人生要想成功,一定要經歷幾個‘變’。首先,觀變。你需要身處環境的變化,它們可能像水流一樣有不同的方向,你需要有敏銳的感覺;其次,入變,觀察完你就要跳進水流里了,自己感覺,哪邊水流大,哪邊水流小,這是對你觸覺的考驗;再次,順變,人往哪我往哪,這個時期你不能出現太多主觀的東西,只管隨著大撥走;接著是止變,這一刻你停下來試試,看看大潮能不能把自己沖跑了。如果繼續隨波逐流,說明自己能力不夠。如果可控,就進入下一環節,逆變;再之后是控變,看看有沒有控制水流的能力。我想我現在處于逆變,之后還有路要走。”
雖然《白蛇傳說》一舉成功,但逆變的楊子仍有著不小的野心,他所執掌的巨力集團并非單單做影視一方面。用他的話來說,自己是投資文化商人。往壞了說,即便片子不成功,又能影響什么呢?只能說明愛好需要調整一個角度,更換另一種操作方法。
甚至,楊子不乏自信地直言,“有人說,白蛇只火了一個人,那人是幕后的我。
有人問他,為什么選黃圣依擔任“白素貞”一角,難道不怕又有人借機炒作嗎?楊子回答,媒體對二人眾說紛紜的猜測,自己早已見怪不怪,就算再次否認,個別媒體仍舊會說“楊子再次否認”,“楊子重打洗脫罪名牌”,“我又不是炒紅了能掙點出場費。如果我真的主觀和她炒作,認識的人也看不起我。說白了,是媒體在一直給我們炒作,我自己根本沒把這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