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光學的奠基人 王大珩
2011年7月21日,我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王大珩,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王大珩1951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蘇吳縣。193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系。他歷任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院長、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技術中心主任、解放軍總裝備部科學技術委員會顧問、長春光學精密機械學院院長、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校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中國光學學會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理事長、中國高技術產業化研究會理事長等職。
王大珩在光學與光學工程研究和組織領導工作中作出了杰出貢獻,領導研制了我國第一臺靶場裝備大型精密光學跟蹤電影經緯儀、我國第一臺激光紅外電視電影經緯儀和船體變形測量系統,為發展我國的尖端武器作出了杰出貢獻。
王大珩遠見卓識,從戰略高度上思考并聯合其他科學家對國家科學技術發展提出多項重大建議。他和其他科學家提出的關于跟蹤研究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最后成為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簡稱“863”計劃),使發展高科技成為實現我國科技現代化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這些建議為國家科技決策發揮了積極作用,產生了深遠影響。
波黑戰爭最后一名在逃“戰犯” 戈蘭·哈吉奇
7月20日,被聯合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通緝的克羅地亞塞族前領導人戈蘭·哈季奇20日在塞爾維亞境內被捕。哈季奇是最后一名在逃的前南“戰犯”。
據塞爾維亞貝塔通訊社報道,哈季奇20日凌晨在該國弗魯什卡格拉山區一村莊附近被捕,目前被關押在貝爾格萊德。哈季奇是過去8年來在塞被捕的第九名國際法庭通緝的在逃“戰犯”。
前波黑塞爾維亞族軍隊總司令拉特科·姆拉迪奇于5月26日被捕后。哈季奇成為最后一名被國際法庭要求引渡的波黑戰爭“戰犯”。
歐盟多年來—直向塞爾維亞施壓,要求抓捕并引渡前南“戰犯”,以致把此事同塞爾維亞尋求加入歐盟相關聯。英國廣播公司分析認為,哈吉奇案被視為塞爾維亞獲得入盟候選國資格和確定入盟談判時間的最后一大障礙。
哈季奇受指控在1991年至1995年克羅地亞戰爭期間殺死數百名克羅地亞族平民并且強制驅逐大約2.8萬名克羅地亞族人以及其他非塞族人。
挪威襲擊案嫌疑人 安德斯·貝林·布雷維克
7月22日,挪威發生爆炸、槍擊事件。這是自二戰以來挪威遭受的最大規模的襲擊。首相斯托爾滕貝格形容,襲擊是挪威“全國的災難”。
挪威警方已經逮捕了一名嫌疑人,他今年32歲,名叫安德斯-布雷維克。警方總監史彭海姆(SSponheim)說,布雷維克的網上留言顯示,他有“右傾、反穆斯林觀點”。
目前,除了在社交網站臉譜或者微博推特上的一些留言,有關布雷維克的信息非常少。但是,這些留言看起來也就是在前幾天才上載的。在可能屬于布雷維克的臉譜頁面上,他自稱“基督徒、保守派”,興趣愛好還包括健美等。
據信,布雷維克在奧斯陸長大,并曾經就讀奧斯陸商業管理學院,并建立起一家被挪威媒體稱為主營農業的公司。據報道,該公司的業務主要是種植蔬菜、瓜果、根莖類作物。挪威電視二臺稱,當地媒體普遍猜測,這給布雷維克提供了接觸化肥的機會。化肥可以被用來制作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