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至7日,繼北京、上海兩地的迷笛音樂節完滿落幕之后,首屆海洋迷笛音樂節將在山東省日照市舉辦。在6月15日的臺灣新北市旅游推介會上,迷笛音樂學校張帆校長攜痛仰樂隊宣布了一個重要消息:海峽兩岸最具知名度的音樂節——迷笛音樂節與貢寮海洋音樂祭將展開合作,合作將以交換樂隊及交流演出的形式進行。
貢寮海洋音樂祭將派出今年音樂祭“海洋大賞”的優勝隊伍來參加海洋迷笛音樂節演出;而迷笛方面則為貢寮海洋音樂祭推薦了內地當紅的痛仰樂隊,并全程資助這一演出計劃。
張帆校長說:“希望兩岸有越來越多的音樂節互相交流,年輕人應該多多去參加音樂節,只有在音樂節上才能煥發人的原始活力!”
此次迷笛海洋音樂節與貢寮海洋音樂祭的合作并非兩岸音樂節文化的首次交流,今年5月舉辦的草莓音樂節曾特設臺灣舞臺,邀請胡德夫、林生祥、甜梅號等十八組臺灣藝人、樂隊演出,“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壓軸亮相更唱哭了臺下歌迷。
隨著兩岸音樂文化交流日益頻繁,越來越多臺灣的獨立音樂人以及臺灣本地的音樂節進入大陸歌迷的視野,本期由本刊來自臺灣的實習生為大家介紹臺灣的代表性音樂節。
臺灣年輕人的音樂節
臺灣的音樂節已有十幾年的歷史,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和春天吶喊音樂祭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大音樂盛事。
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
陳綺貞、盧廣仲、蘇打綠都是這里出身
在臺灣省新北市貢寮區舉辦的國際海洋音樂祭(Hohaiyan Rock Festival)創辦于2000年夏天,最早由臺北縣與獨立地下音樂制作公司——角頭音樂合作發起。海洋音樂祭以福隆海水浴場內外兩個沙灘上所搭建的表演場地作為舞臺,聽眾進場完全免費,音樂祭的活動經費主要來自臺北縣的支持及周邊商品的販賣收入。參與海洋音樂祭表演的除了許多知名搖滾樂團體與歌手外,也有不少地下音樂表演單位。陳綺貞、盧廣仲、Tizzy Bac、蘇打綠、旺福、MATZKA等歌手、樂隊都曾在海洋音樂祭得獎。
今年的貢寮國際海洋音樂祭已邁向第十二年,從往年的連續三天增加到五天,不但有臺灣知名樂手、年輕獨立樂團,更有來自世界五大洲的著名樂團參加表演。參與人數高達77萬人。
搖滾青春又勵志的紀錄片《海洋熱》拍攝了當時還在芒果跑樂隊的張懸以及其他要參加當年海洋音樂祭的樂隊,原汁原味地呈現海洋音樂祭,展示了臺灣原創音樂的生存狀態——在艱難環境下面堅持自己音樂的一群臺灣年輕人,他們手中的音樂就是他們的天堂。
春天吶喊音樂祭
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音樂盛會
每年4月的屏東墾丁,讓人直接聯想到的就是熱情嘶吼的樂音在四處奔竄。春天吶喊音樂季(Spring Scream),簡稱“春吶”,是由兩位已經定居在臺灣并成家立業的外籍人士Jimi和Wade創辦,自1995年開辦至今,已成為臺灣歷史最悠久也是最大型的國際音樂藝術文化祭。在2007年正式獲準進駐臺灣最南端,同時也再度創下橫跨二大場,10個舞臺同時開演的創舉,超過500組創作者/團體報名,打破所有音樂祭或相關比賽活動之紀錄,活動三天,再創超過230組國內外樂團輪番演出,每天展演時間超過十小時。
春天吶喊從一開始即堅持以十二生肖的動物作為每年的吉祥象征,今年2011年是春天吶喊已經輪完十二生肖,取作春天吶喊兔,兔與two諧音而來。1999年時,報名表演的樂團增加到100團,墾丁地區業者的眼見商機無限,也以同樣名稱外包自辦類似的音樂祭,可說是春天吶喊音樂祭開始被混淆的濫觴,現在四月初會有許多不同主題的大型音樂活動會在墾丁舉辦,每年都涌進超過二十萬人。春浪音樂節主要是邀請當紅歌手演出連續幾年都舉辦,有別于春吶是以創作樂團為主,另外還有數個電音派對,各個主辦單位想盡辦法搶票房,不同樂迷也能各取所需。對二位主辦人 Jimi 和 Wade 而言,他們在墾丁地區耕耘十幾年,“春天吶喊”已經不只是一個音樂活動,而是一個一年一度的巨型有聲藝術作品。
兩個音樂祭在分屬臺灣南北熱門觀光景點的福隆與墾丁的海邊沙灘舉辦,參加音樂祭對臺灣年輕人來說就像一個小旅行,將自己從原本的生活抽離,進入音樂的世界中,更有時候音樂也不完全是重點,想尋求的就只是那一個氛圍,青春熱血又充滿夢想的感染,在這里瘋狂的事情都會變成自然,也能碰到許多與自己相似的人,不僅僅是音樂,整個環境就是一個共鳴。
(文/陳彥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