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可以作為藏品,成為一個投資品種,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了。在今年年初本刊的專題《屯出的財富》中就談到,2010年如果收藏白酒,它的收益不但遠超CPI、GDP、上證指數等的增幅,甚至比房價漲幅都要大。年頭藏酒,年末就賺個盆滿缽滿。當然今年藏酒的投資勢頭不斷升級,過去各種國產知名白酒,如茅臺、五糧液等仍然火爆,某些年份酒甚至一瓶難求,而各種洋品牌的紅酒也異軍突起。
紅酒收藏狂熱的背后,一方面是目前流動性巨大,任何投資品種都不會被錯失外,也與中國人的消費觀念有關。據說外國人開一瓶項級紅酒,可以喝半年,而在中國富豪的宴席上一桌就喝掉幾瓶拉菲。以至于,2010年頂級紅酒拉菲產量中約95%流入中國市場,短短兩年時間,拉菲的經銷價翻了3倍多。試問還有什么投資品種有如此豐厚的回報?全國范圍內的藏酒熱也就不難解釋了。專業人士指出,由于紅酒釀造對于場地、原材料的特殊要求,價格一路飆升是合理的。以拉菲為例,2至3棵葡萄樹才能產一瓶紅酒,而種植面積相當有限,整個酒莊年產量只有2至3萬箱(每箱12瓶,每瓶750m1)。
然而,紅酒收藏的巨大收益背后卻孕育著極大的風險,有兩個數據是投資者必須明白的:首先是0.1——全球大概只有總量不到0.1%的頂級葡萄酒才有收藏價值,只有少數頂級葡萄酒才有陳年潛力。其次是90%——國內市場上出售的紅酒,90%以上從出廠到巔峰期都不超過5年,巔峰期過后的紅酒存放時間越長品質越差,不具備任何收藏價值。
投資紅酒是該認真斟酌一下了。其實,投資什么都一樣,理性、專業缺一不可。對于很多投資者來說,紅酒這種“液體黃金”可能在轉瞬間就成了傾家蕩產的“液體毒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