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價格這幾年來正趨于沸騰。過去5年中,代表高級葡萄酒的Liv-ex100指數漲幅接近3倍,大幅度超越了同期股票市場、藝術品市場、郵票等市場的表現。作為另類投資的一個分支,投資葡萄酒正在需求市場強勁的推動下蠢蠢欲動。
做為國內最主要的葡萄酒代理商之一的建發酒業,一直是國內紅酒銷售的龍頭。筆者從它的福州分公司總經理許含遼處了解到。近年來,國人對于葡萄酒尤其是對歹U級名莊酒的投資和消費熱情日益高漲。其中,尤以拉菲為最。
據許含遼介紹,中國人對拉菲的崇拜,已經超越了年份、分數以及酒質。波爾多有五大—級酒莊,拉菲卻“五岳獨尊”。甚至拉菲的副牌Carruades deLafite(中文名稱‘小拉菲’)也借著“拉菲”兩字的光環,成為一種在中國紅得發紫的紅酒,其影響力和價格甚至超越某些二級酒莊的正牌酒。
這種奇隆的現象甚至被英國《潷酒器》雜志出版總監莎拉·肯普稱之為“拉菲的中國現象”。她在《潷酒器》雜志卷首語《葡萄酒的認知差距》中寫道:“世界上其他地方決定好酒的因素,在中國不一定適用。以拉菲副牌Carruades de Lafite為例,不論在英國還是美國,從來就不是非要不可的葡萄酒,但在中國卻比許多一級酒莊和二級酒莊還要搶手。”
“這些年,拉菲的身價激增,跟中國人在國際市場上的不斷出手追捧是分不開的。”許含遼說。但是,從他了解到的情況來看,國內真正在進行紅酒投資的,主要是一些機構和酒商,私人投資者并不多。因為,做紅酒投資,得先買到一定數量才有投資增值的意義,而私人買家往往缺乏批量購買的渠道。
“其實,私人買家購買紅酒更多的是用于消費,投資只能說是消費過程中的副產品。”在許含遼看來,因為拉菲在國內上流社會中的名氣夠大,所以在那些重要場合的高端宴飲中,人們不會考慮口感以及性價比的問題,只是選擇名氣最大的,例如1982年拉菲。似乎不這樣做,就無法體現主人對受邀者的尊重。在國內,由于關稅和市場等多方面因素,一瓶1982年拉菲的價格已經超過了10萬元,但仍然受到富豪們的熱捧。
“但總的說來,這些年國內的私人紅酒投資者還是在不斷增多的。這與紅酒文化逐漸流行后,出現了越來越多真正的紅酒愛好者是分不開的。因為,許多私人投資者其本身就是一名紅酒愛好者。”許含遼說。
筆者了解到,絕大多數的業內人士都肯定,隨著國人對于紅酒文化認知的加深,中國市場對頂級進口葡萄酒的需求會越來越大。未來幾年內,不論是紅酒消費市場還是投資市場,都將會有一個很好的發展趨勢。盡管前景無限美好,但對于普通的投資者來說,想要憑借投資紅酒獲利,還是十分不易的。專家表示,目前國內投資紅酒的產業鏈條還沒有形成,正處于市場培育階段。國內仍然缺乏—個有實力的專業機構,去推動對紅酒進行質量評定的量化標準。因此,很難在投資上做出具體的規范,對投資者也缺乏足夠的說服力。而在國外,紅酒的量化質量標準相對完善一些,年份、產地、質量以及保存條件都很全面。除此之外,國際紅酒市場也早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期酒銷售到具有權威的葡萄酒評級,再到拍賣等方式來實現投資收益的渠道,其間還有為酒商提供財務審計和保障的金融、保險等機構,它們共同建立起完善的交易平臺。
“所以,在中國投資紅酒,你如果不是想要長期持有,還是得選擇那些大眾認知度較高的佳釀。例如,像瑪歌、拉圖這樣的五大頂級名莊的正牌酒,以及一些在國內名聲較大二級名莊酒。因為,它們在國內還是相對容易變現的。雖然,我們知道,在國際市場上,還有許多性價比更高的投資級佳釀。”許含遼表示。
但令國內投資者頭疼的并不只是尋找哪些佳釀做為投資對象。事實上這種投資級佳釀的來源和存放,同樣對投資回報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因為,葡萄酒在裝入瓶中后,如同釀酒過程中不斷發酵變化—樣,在瓶中的葡萄酒—樣還在經歷繼續著演變的過程。而外部溫度、濕度、光線、振動等因素都會影響到這一過程,從而對酒質造成影響。
“尤其像是瑪歌、拉菲、拉圖這樣的投資級佳釀更是非常嬌貴。因此,在國內買投資級的葡萄酒,不僅要選‘對的酒’還要選‘對的酒商’。”許含遼說:“他的運輸、儲存措施得足夠讓你放心才行。”而現實情況是,目前國內市場上許多投資級佳釀并非是走正規的通關及運輸渠道。這樣的酒往往缺乏運輸和存儲條件的證明,所以很難判斷它們的品質。像拉菲這樣的熱門名酒,還有大量的假酒出現。很多時候,人們只有打開了這瓶酒,才能知道它真實的品質。“一瓶來路不明的酒,是無法做為投資對象的。因為,不論是酒商還是私人,都不敢輕易買下。畢竟,誰也不想花大價錢買到一瓶品質不佳甚至是贗品的名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