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葡萄酒市場的加劇升溫,優質酒的價格在這幾年這趨于沸騰。作為一種另類投資的一個分支,葡萄酒市場在亞洲需求特別是中國市場的推動下蠢蠢欲動。
三年前,記者曾跟隨福州著名的老饕卓成曦先生參加了在香格里拉酒店舉辦的一場酒會。酒會的發起人是福州當地的一家酒業公司,而與會的則有世界最大的葡萄酒公司之一的星座集團亞洲業務主管。隨著國內葡萄酒市場繼續保持著快速發展的勢頭,中國已經成為進口葡萄酒投資商競相入駐的—個新興市場。
對于普通葡萄酒愛好者而言,過去更愿意通過早期投資的方式囤貨,目的是為了幾十年后享受陳年酒的美味。但是隨著葡萄酒市場的加劇升溫,優質酒的價格在這幾年這趨于沸騰。有些葡萄酒經紀商看到買家賺的錢比自己的傭金還多,干脆自己囤酒。
隨著國內消費市場的升級以及消費理念國際化進程的加快,葡萄酒投資為越來越多的投資收藏愛好者所青睞,葡萄酒的收藏與投資的步伐明顯加快。跟藝術品和奢侈品市場的上漲一樣,葡萄酒表現上佳的動力也來自中國。中國的新富階層買下了大量的波爾多頂尖名酒,致使它們的價格屢創新高。作為一種另類投資的一個支,葡萄酒市場在亞洲需求特別是中國市場的推動下蠢蠢欲動。
火熱的供求關系
福州賓絡酒業董事長陳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優質生活品質的一部分,具有投資價值的優質葡萄酒可以用來收藏,也可以拿來飲用。過去葡萄酒的銷售和消費并沒有包括中國巨大膨脹上升的中產階層。目前來看,波爾多紅酒的中國進口量已經成為整個紅酒產區最主要的—部分。商品的價格由供求關系決定,拉菲之所以價格上漲,主要還是由拉菲自身的稀缺性所決定的。由于優質葡萄酒的產量是有限的,而市場需求仍在擴大,由此可見目前投資葡萄酒并沒有很大的泡沫存在。
數據顯示,在2010年,“Liv-ex高級葡萄酒100指數”從年初的239點大幅飆升40%,收于336點。由波爾多—級酒莊構成的“Liv-ex高級葡萄酒50指數”表現更勝一籌,上漲了57%,勝過黃金、石油和股票。
同期內,葡萄酒拍賣市場也接連取得令人驚異的成績,不管是銷售額還是百分比數據都是如此。最顯眼的是香港市場,美英市場也不遜色。根據芝加哥Hart Davis Hart的數據,“HDH拍賣指數”在過去18個月里上漲了39.97%。
陳琳告訴記者,在二十世紀美國的崛起和日本的崛起,都帶動了巨大的紅酒消費,尤其是優質酒的消費,而目前中國正在接第三棒。雖然人們對奢侈消費總是持一種批評的態度,但是始終有一部分在追求最好的消費。在過去兩年,香港已經成為世界最重要的紅酒拍賣中心,主要是受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尤其是中國的強勁需求推動。目前葡萄酒的價格正在逼近2008年9月金融危機前夕的歷史最高位。與亞洲相比,傳統的高檔葡萄酒市場顯得毫無生氣。特別是歐洲和美國由于經濟復蘇緩慢而不均衡,導致高檔葡萄酒市場仍處于困頓之中。
進入2011年以來,市場繼續上行,Liv-ex高級葡萄酒100指數在第—季度又上漲了7%。但是4月份開始,市場開始放緩,精品葡萄酒的價格開始給人以泡沫感。陳琳認為,葡萄酒價格已經迅猛增長了近兩年之久,需要一段時間的橫向盤整;今年的日本海嘯、中東政治動蕩、全球經濟不明朗,這些也影響了需求增長。中國仍將是葡萄酒市場強有力的支配性因素,僅僅在去年,中國億萬富翁的人數就增長了36%,上榜者的平均身家在過去兩年增長了64%,因此葡萄酒市場將恢復向前、向上的軌跡。
同時,紅酒消費的大背景也在支撐著需求上升。統計表明,中國每年人均消費紅酒僅僅為750毫升,而全世界平均數字是7升,其中美國的每年人均消費量是45升,歐洲的每年人均消費量是38升。巨大的消費人群使得中國對于紅酒的需求將逐年上升,而對于精品葡萄酒的需求也將進一步上升。
投資格局悄然變化
葡萄酒價格猛漲至歷史高位,讓葡萄酒投資者賺得眉開眼笑。與此同時,精品葡萄酒的市場也在漸漸發生改變,特別是拉菲酒在中國超群絕倫的地位可能結束。陳琳指出,因為對葡萄酒行業的陌生,一些中國買家通常“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在沒有掌握葡萄酒的基本知識,就匆忙進入這個領域,助長了葡萄酒投資的非理性。投資者如果學會選擇更具性價比的其它酒莊酒,那么“拉菲神話”的終結并不是不可預見的。
陳琳建議投資者關注那些頂尖品牌糟糕年份的產品,或者是二流酒廠頂尖年份的產品。據他說,原因在于許多葡萄酒迷都會用二流酒廠的頂尖產品來滿足自己對上乘美酒的胃口,同時又不用承受拉菲那種檔次的高價;另一方面,那些打算通過豪飲拉菲來炫富的人可能會瞄上價格最便宜的一個年份,由此就有了對低品質年份酒的需求。
隨著今年拉菲價格的停滯,同屬五大名莊的木桐“Mouton”和紅顏容“Haut-Brion”成日益流行。今年以來的價格漲勢是所有頂級葡萄酒中最強勁的。這個細微但是很重要的變化在精品葡萄酒市場正在明顯擴大,原因在于越來越多的亞洲買家開始涉足超二級(supersecond)酒莊的葡萄酒,比如玫瑰莊園(Montrose)、愛士圖爾(Cos d'Estournel)、雄獅(cas-Cases)等。這些性價比極高的葡萄酒在投資者眼里越來越有吸引力,尤其是對頂級葡萄酒價格望而興嘆的老饕而言。
陳琳指出,由于中國的葡萄酒消費者把品牌看得比質量還重,因此一些價位較低、“非最佳”年份的名莊葡萄酒也被大舉購入。由于這個緣故,1999、2001、2002、2004和132007等年份葡萄酒的表現竟然勝過2000、2003和2005等年份的葡萄酒,從而顛覆了一句古老的葡萄酒投資格言:只買最佳年份釀制的最佳品質的葡萄酒。
陳琳認為,隨著買家變得越來越識貨,情況將會回轉。最終,頂級葡萄酒的溢價將開始重新凸顯出來。葡萄酒投資在歐洲、瑞士都有300多年歷史了,它本身的運轉是有規律的,有它的平衡機制。新興市場加入后首先會打破這種平衡,對老一套軌道上行走的人有影響。從做生意的角度來講,打破這個平衡酒莊應該高興,這些新興市場都是有錢人。所以歐洲人商量讓這些新興群體進來,把價格抬高,低價高賣,實際上是先把風險控制住。那么作為新興市場來說要冷靜的思考,這么高價格是否要慢慢去買,之后才會產生新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