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投資要留有余地,很多人講過無數次,也幾乎沒有人不明白這個道理。但要做到太難了。當股票價格往上走的時候,每個人都怕錯過機會,所以大家爭先恐后搶購。從20倍的市盈率到30倍的市盈率,大家都會找到各種原因來證明它的合理性。到了40倍,反而有更多人去追捧。股價往下跌的時候,大家越看越不對勁兒,越看越害怕,因此,—個完全正常的公司的股票跌了90%之后還有人在拋售。我也犯過同樣的錯誤。2008年底,雷曼兄弟公司倒臺以后,我就拋售過兩家很正常的中國公司的股票——我當時莫名其妙地害怕它們熬不過金融危機。半年之后,這兩只股票都漲了2倍多。想起來,我就想踢自己兩腳。
當你的身價突然從100萬元變成50萬元的時候,你真的好受嗎?你真的能夠處之泰然嗎?這錢是你辛苦得來的。父母妻小還要靠你。在你亂了方寸的時候,你的投資決定可能會讓你以后后悔。
如何盡量避開這種局面,我有幾個想法。第一,看股票時,要留點余地。比如,把公司的歷史賬目和未來預測多打些折扣。第二,在估值時也要留點余地。比如,在估值一個股票的合理價值時,應該是5~8元,而不是8元。股票的估值是一門藝術,不是科學。最后一點,用心看公司。每家公司都有問題,有些問題你只是沒有看到而已。他們的管理層也許一直有暗斗,但他們偽裝得很好。
為了減少自己被沖昏頭腦的次數,我建議大家多看“絕對的”估值方法,少看“相對的”估值方法。比如,我堅決不買一只30倍市盈率的股票,如果僅僅是因為同類的股票更貴(40倍)。比較可靠的方法是盯住30倍這個數字,這是一個不小的數字。它意味著我的投資需要30年才能賺回本錢(假定公司未來用目前的利潤水平來發展)。當然公司未來的利潤可能有增長,但也會有下跌的年份。對于極少數高成長的公司來說,30倍也可能很合理甚至算便宜。但是注意,只有極少數公司可以持續多年高增長(比如超過20%)。如果我們“感覺到”這個公司在高增長,那個公司也在高增長,我們大腦可能已經被外界的氣氛所沖昏了。這個時候的大環境可能已經有問題。股票的市盈率跟通貨膨脹,也就是跟銀行利率有關。一般情況下,利率越高,股票的估值倍數越低。反之亦然。但這也是一個很危險的“相對”估值方法。目前的低利率可以持續嗎?萬一利率突然漲了呢?
我在香港曾經炒過“窩輪”(即warrants,認股權證和認沽權證),這是讓我很后悔的事情。虧了錢是一回事,違背了我自己的投資原則而虧錢是另一回事。這些“窩輪”當然都有固定的期限。實際上你是在賭博,賭的是某一只股票或者恒生指數會在一個固定的日期之前會漲到什么程度,或者會跌到什么程度。即使你的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都是正確的,預測和把握市場的時機也是非常愚蠢的。我反復講,把基本面分析正確,已經非常不容易,如果再加上對市場時機的預測,那就太過分了。一個正確的基本面有時候可能需要2年,3年,或者5年甚至10年才能表現出來,你有耐心和資金等得起嗎?“窩輪”的期限太短了:通常幾個月,最長一年。
炒“窩輪”是信心爆棚的表現,但對大多數人來講,是無知的表現,他們不懂得基本面的表現是需要很長時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