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147家不同資質不同大小的城商行幾乎都有IPO的計劃,隨著去年9月,國家有關部委放開了股東超過200人的上市障礙后,城商行IPO的第二春又來到了。
四年一個輪回,四年一個夢想。這句奧運的口號套用在城商行身上非常的恰當。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寧波銀行僥幸闖關IPO的四年之后,城商行IPO風暴再度來襲。根據不完全的統計數據,已經報會的城商行達到40家之多,類似上海銀行這樣的10年磨劍的老油條不乏其中,這—波的弄潮兒在下半年IPO名單揭曉中,應該會有驚喜。
逐漸明朗的IPO政策
中央的風吹草動,往往可以捕捉到IPO的前景趨勢。5月份,銀監會表示要對城商行進行差異化管理,對優質銀行進行政策性激勵。這一信號被認為有望重啟城商行IPO,高調討論上市的城商行們開始三緘其口,默默準備后臺的工作。
有人要問,為什么四年時間沒有一家城商行登陸A股?城商行上市涉及到幾個無解的核心問題,首先是員工持股比例的問題,后來是股東人數超過200人的合規問題。因為根據新公司法、證券法相關規定:“上市公司發起人不能超過200人?!辈贿^銀行內部人士深諳上市的良好獲利預期,而且銀行內部員工多為政府機構官員、金融機構領導的親人以及家屬,內部股改多采用大規模員工持股的方式,這樣的歷史原因下,絕大多數城商行的股東數都超過200人。
苦等三年,終于在去年9月,財政部聯合央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出臺了《關于規范企業內部職工持股的通知》。—紙文件使得城商行看到了希望的曙光。通知規定,
“2006年之前形成的股東超200人問題不構成上市障礙,之后則構成障礙;職工持股比例則限定在公開發行后職工股持股比例不得超過10%”。
以江蘇銀行為例,2010年的年報顯示,兩位副行長劉昌繼和顧心銘2009年年末還分別持有超過69萬股的股票,不過2010年年末顧心銘已經降到50萬股以下,劉昌繼則是20萬股以下。
瘋狂的IPO競賽
如果一個行業,有1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這個行業已經屬于充分競爭的市場,基本上已經可以初步判定這是—個國家不再鼓勵上市的行業。非要找到—個特殊的案例,這就是商業銀行上市的奇跡。
目前147家城商行中,資產規模幾百億到幾千億、資產利潤率從不足1%到接近3‰不同資質、不同大小的銀行幾乎都有IPO的計劃。2011年,盛京銀行、徽商銀行先后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首次公開發行新股議案。2007年城商行擱淺后的四年里,先后有約40家城商行提出中長期上市計劃,其中以上海銀行、重慶銀行、杭州銀行呼聲最高,大連銀行、東莞銀行、江蘇銀行、盛京銀行緊隨其后。上述城商行均已向證監會上報IPO方案。
IPO的熱情,也一樣席卷了地處偏遠的商業銀行。貴陽銀行將在第三季度遞交IPO材料。截止去年末的數據,貴陽銀行總資產634億元。這個規模,正好是美國盈利性最好的銀行資產的標準。貴陽銀行的內部人士對于上市信心滿滿。對比2007年數據他們發現,寧波銀行上市前總資產為566億元,南京銀行為580億元??墒菍Ρ?010年的指標,我們發現,其IPO競爭對手上海銀行和江蘇銀行,2010年總資產則分別超過5000億和4000億,在城商行中排名分別為第二、三位。
波瀾壯闊的城商行IPO大潮中,少不了福建本地銀行的影子。最有希望沖擊首家IPO的是福建海峽銀行,其前身是1996年組建的福州市商業銀行。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末,該行資產總額538億元。盡管這個規模在排隊的城商行中還屬于小弟弟的行列,甚至還不及貴州銀行,不過臺灣概念給海峽銀行在排隊的過程中很高的加分。
理財周報零售銀行實驗室根據相關監管條件和上市門檻,結合城商行自身上市準備進程,按照上市成功的可能性大小把城商行分成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的有廣發銀行、東莞銀行、重慶銀行、江蘇銀行、上海銀行、大連銀行、盛京銀行共7家;第二梯隊的包括杭州銀行、溫州銀行、包商銀行、哈爾濱銀行共4家;第三梯隊的為廣西北部灣銀行、大同市商行、濟寧銀行、內蒙古銀行共4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