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今年的春季拍賣市場,用“井噴”兩字已經不足以形容了,風一般的換手率,難以捉摸的高價位接盤,即便是很多混跡拍場多年的行家們也越發的迷惑了。2011年僅上半年的成交總額就達到了428億元人民幣,較去年環比增長15%,雖然在拍品數量及成交量上比去年秋拍有所下降,但是這個成交總額卻是不降反升,這些錢,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
就國內經濟形勢而言,上半年由于緊縮貨幣政策以及房地產、汽車等銷售采取限制性措施,導致了終端消費的下滑,在這中間有很大一部分流動資金退出了這部分投資市場轉而投資其他領域,而近幾年不斷快速發展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在這些熱錢游資眼里無疑是一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2005年至今爆發式的增長模式也對這批資金有著致命的吸引力。據資料顯示,近幾年僅股票市場就有2000億元的人民幣脫離了股票市場轉投其他投資領域,可謂是一筆巨資。
火爆的藝術品市場一年的成交總量尚不足1000億元,相對于房地產、股票來說,在資金量上可謂是小巫見大巫。但近幾年來藝術品市場的快速發展與個人和機構投資資金的介入有很大關系,這些資金參與并推動了傳統藝術品購買主題的轉變,使藝術品市場格局產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大的資金中,藝術品基金、藝術品信托等藝術品金融方式相繼出現在人們眼前,一時間天價拍品的背后或多或少出現了藝術品基金的身影。
遙想股市一片大紅的2007年,民生銀行非凡理財系列高調推出了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的基金產品。這只基金產品起限50萬元,投資期限2年,預期年收益率高達18%,可謂是高門檻、高收益,吸引了眾多投資人的目光。民生銀行此舉讓藝術品投資第一次走入了普通投資人的視野。而在此之前就已經有不少的藝術品投資基金或準基金在運作,即所謂的私募基金,這些基金具有一定的專業門檻,一般找行家或相熟的人一起合作,以階段性進行投資。
藝術品市場的高額收益正是讓人們趨之若鶩的首要原因,而投資人選擇購買藝術品-基金的理財產品,毫無疑問就是為了追逐高額的收益,高額利潤的產生吸引著越來越多熱錢的流入。藝術品基金的運作方式與房地產等基金類似,一般由基金經理人負責募集基金,同時聘請專門的藝術品專家指導投資,通過多種藝術品類組合的投資,以達到最終實現收益的目的。因此從某一方面來說,基金投資藝術品不像私人投資或收藏一樣會受到個人喜好的影響,而是主要考慮藏品的再出售價值。從金融層來看,藝術品基金的投資風險性是比較可控的。但不可忽視的是藝術品基金有著一般投資方式所沒有的特殊性。藝術品是一個極具專業知識的領域,除去金融大環境的影響和擔保公司或者銀行突然不給力的信用風險外,藝術品本身就包含著太多的不確定性。一是藝術品的真偽,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和確定;二是即使藝術品本身無誤,但是在基金到期后能否順利出售獲得收益,以及購買的藝術品是否如實現評估的一樣具有廣泛的升值空間,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
作為藝術品投資還是以一種相對穩定及長線的投資路線為好,不要太急功近利,而且最好是出于愛好?,F在大多數基金管理人是用一種金融的方式在操作藝術品基金,這種投資都不太穩定。好比上半年買了一件很好的東西值100萬,因為不是出于一種愛好,對藝術品本身缺乏一種了解與認同,僅僅作為一種金融符號或者產品來操作,到了下半年漲到120萬就賣了,而到了來年,藝術品整體就漲到220萬甚至更多了,這樣一來就買不下去了,投資的鏈條就斷掉了。這種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一下子投了很多進去,結果賣了以后發現再加多少錢都買不回來了,于是就被市場所淘汰了。
短線的投資人就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長一茬。而持久投資藝術品市場,并且非常熱愛藝術品本身的人,會生發枝芽,最終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