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個統計比較期中,歷年三季度的行業板塊業績成長情況顯示,公用事業、交通運輸、農林牧漁、食品飲料和電子元器件等5個板塊均有3次環比增幅超過10%。
截至8月31日,全部A股上市公司2011年中報業績公布完畢,上市公司業績、機構持股情況變得一目了然。業績整體增長,但不同行業、上下游企業,ZI'N存在結構性不平衡。眼下,業績對于股票的驅動作用已然弱化,在宏觀環境面臨眾多不確定性的前提下,市場維持震蕩,大有長期筑底之勢。
業績增長分化
Wind資訊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2011年上半年營業收入、利潤、凈利潤全都實現上漲。其中營業總收入103631億元,營業利潤13263億元,凈利潤993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13%、26.04%和23.75%。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公司業績呈現出結構的不平衡。分類來看,二季度金融和非金融板塊業績同比增速分別為32%和15.8%,金融好于非金融;而非金融企業中,原材料板塊、中游制造、下游制造和下游消費增速分別為35.5%、16.73%、2.9%和29%。
中信證券策略分析師陳華良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認為,金融板塊取得了整體超過30%的增速,是業績超預期的主要貢獻者。信貸逐步緊縮導致工業企業資金緊張信貸成本上升,原油煤炭價格高企和原材料產能受限導致下游企業成本提升。因此,近5個季度,接近下游需求的工業企業增速逐步放緩,接近自然資源和資本資源的企業增速逐步提升。
不過遺憾的是,就是在這種上市公司業績非常“給力”的背景下,不管是個股的走勢還是整個A股市場都顯得異常冷淡。在今年7月14日至8月31日中報披露期間,上證指數由2800點一線一路下挫至2567.34點,區間跌幅超過9%,而跌幅在10%以上的個股更是不在少數,就連穩居中報業績增幅榜首的西安旅游,在這段時間內股價也出現了超過10%的下跌。
陳華良指出,從產業鏈關系看,金融和原材料的繁榮是建立在下游的繁榮的基礎上,盡管中報超預期,但其增速結構并不樂觀。銀行業績超預期是因為息差上行,而息差上行是因為企業資金鏈緊張,但資金鏈緊張也可能引來四季度銀行大量壞賬,并且息差上行的空間已經極為有限。原材料增速較高一方面是因為價格上漲,另一方面是因為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但在下游企業(地產、家電、汽車)未來增速均放緩情況下,四季度原材料也將面臨價格的下跌以及需求的萎縮。
盡管上半年上市公司業績的同比增長依舊保持了較高的水平,但在高通脹的背景下,“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日益嚴重。剔除金融板塊,上半年非金融類公司營業成本合計為70966.17億元,相比去年中期同比增加28.7%,高于營業收入27.38%的同比增幅。公司平均銷售毛利率為27.93%,與2010年上半年出現了0.02個百分點的微幅下滑。其中,中小型企業受到的沖擊則更為嚴重,中小板公司上半年平均銷售毛利率同比下滑2.34%,創業板同比下滑了5.41%。
數據顯示,成本上升是吞噬利潤的主要因素。業績下滑嚴重的公司,多數由于成本快速上升而嚴重侵蝕利潤增長。如上半年凈利潤嚴重下滑導致虧損的ST獅頭(600539),既是由于公司主要原燃料煤、水渣、電、油的價格持續高企,同時公司水泥生產規模較小,耗能較高,水泥生產成本居高難下,而水泥及熟料售價偏低造成。目前,這種“增收不增利”的情況極為普遍,剔除金融類板塊,上半年有1112家非金融類上市企業營業成本同比增長幅度高于營業收入的同比增幅。
三季報醞釀秋收
截止到8月31日,共有826家上市公司發布3季度業績預告,占上司公司總數的37%。從業績預告情況來看,機械、基礎化工、醫藥、紡織3季報情況較好,而農林牧漁、汽車、電力設備、地產三季報不容樂觀。
提前公布三季度業績預告的公司中,有719家給出了相對明確的增長幅度,以去年三季度的凈利潤實現額推算,寧波韻升(600366)、科冕木業(002354)、益生股份(002458)等13家公司有望連續3期的環比增長幅度均超過20%。觀察此類公司近期的股價表現,在7月18日~8月31日期間,大盤下跌了8.97%,雖然業績連續增長的三鋼閩光(002110)、涪陵榨菜(002507)、合肥城建(002208)、康盛股份(002418)等個股表現遜于大盤,如寧波韻升、康得新(002450)等但絕大部分個股在業績的支撐下還是能夠跑贏大盤的,特別是有一些個股期間市場表現遠遠超過預期。
陳華良認為,考慮到三、四季度投資下滑趨勢,預計銀行、工程機械、建材、基礎化工等行業全年業績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走勢。中信證券調整全年A股整體業績增速至19%,其中非金融板塊業績增速從17%下調至14.5%。
從公布完畢的上市公司中期業績來看,市場的動態市盈率已經非常低,甚至低于2008年A股1600點左右的水平。在國內外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壓制下,市場仍將以震蕩筑底為主要運行特征,而業績對于股價的驅動作用也將減弱。
從行業分類來看,在申萬23個一級行業分類中,今年上半年除了黑色金屬和交通運輸表現不佳外,其余21個行業均實現了凈利潤的同比增長,綜合、有色金屬、紡織服裝等11個行業的同比增長甚至超過了30%。而從二季度單季的增長情況看,有17個一級行業環比一季度凈利潤實現增長,12個環比增長超過30%,其中餐飲旅游和公用事業二季度增長最快,凈利潤分別環比增長了174.64%和141.12%。
從2006年至2010年以來歷年三季度的行業板塊業績成長情況看,在5個統計比較期中,公用事業、交通運輸、農林牧漁、食品飲料和電子元器件等5個板塊均有3次環比增幅超過10%,成長概率相對偏大。通過分析細分子行業,還可以看到葡萄酒、肉制品、彩電、水電、終端設備5個細分子行業,自2006年以來歷年三季度的凈利潤環比增長幅度都超過了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