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不一定是要打一個飛機,跑到天涯海角,只要抱著一顆親近自然、品味生活的心,也許在家門口,就能發現意想不到的美景。而下滸,也許就為你提供了這樣一個選擇。
尉甫下滸,對福建人來說并不陌生。霞浦是全國海岸線最長的縣,因此這里的濱海風光早已享有盛名,高羅、大京……對福建人尤其是閩東人來說,這些名字耳熟能詳。與它們齊名的,還有一個地方,那就是素有“閩東北戴河”之稱的下滸。 下滸,位于霞浦縣境東沖半島中段,東及東南與海島鄉浮鷹、西洋島隔海相望,西瀕東吾洋、官井洋,兩面環海,美景天成。海灘、琵琶島、云峰寺、獅子山、文星坪,優美的風景、悠久的文化和質樸的民風,成為這個城鎮獨有的一股韻味。
閩東北戴河
下滸沙灘瀕臨浩瀚的太平洋,1500米的沙灘,潔白如玉,光潔似珠,素有‘閩東北戴河’之稱。因為鎮子不大,所以從鎮中心走去海灘,不過十幾分鐘的路程,對當地的居民來說,真就是“家門口的北戴河”了。
海邊的人知道,一天里的不同時間去看海,能看到不同模樣的海,當然,每個模樣都那么美。清晨去看海,小鎮還在沉睡之中,但是海卻是永不止息的。它層層疊疊地漫過沙灘,好像母親溫柔的手輕撫著孩子的皮膚;又悄然地退去,像是怕打擾了誰的清夢。海的一邊,是青山疊嶂,山頭的那一片云,像是睡美人臉頰上那一抹淡淡的紅暈。偶爾有一群鳥兒組成方陣飛過紅霞,為這幅畫面平添了幾分生氣。時間一點一點地過去,那抹紅暈也越來越深,然而太陽卻遲遲不肯露面。沙灘上漸漸有了人聲,那是早起的漁民開始干活了。終于,有人大聲呼喊:“太陽出來了!”急忙扭頭望去,果然,那橘紅色卻又透出強烈光芒的球體突破了山色的包圍,慢慢地,慢慢地上升。它的光芒映射在海面上,拉出一道長長的金色,在粼粼波光中格外耀眼。 相比起清晨,黃昏時的海灘更為活潑動人。鎮子上的人們,慕名前來旅游的人們,男人、女人、老人和小孩,都在海灘上奔跑,在海水里嬉戲。海水無限溫柔地擁抱著他們,而人們不分彼此地享受著它的懷抱。下滸的天然質樸在于,你可以在海灘上看到各種車輛:一會兒是一對情侶坐著輛兩輪摩托拉風地駛過,摩托車上還大聲地放著流行情歌;一會兒是一輛三輪摩托“突突突”地開過去。但是,最清新的畫面是一個小男孩兒,騎著輛小自行車,一腳一腳踩出一溜兒的水花。那畫面,既是童趣盎然又是美景天成。海邊的居民們吃過晚飯,就三三兩兩地在家門口納涼,眺望不遠處的海。也有一些小夫妻、老倆口,走到海邊上,暮色里,衣抉飄飄,好不愜意自在!
夜色漸濃。海灘上時不時還傳來輕笑聲,但是已經漸漸恢復了寧靜。人們在夜色里,自覺地沉靜了,沿著海岸線,慢慢地行走。仰頭看,天上仿佛是一面鏡子,映出另一個海,卻點綴著明亮的繁星;再看身邊這一個海,卻是靈動的,它時時刻刻在流動,在變化。濤聲陣陣,成為夜晚的主題曲,仿佛是海在唱一首古老的歌謠,那歌詞雖然你未必懂,那千百年來的滄桑卻讓你不能不安靜聆聽。
這千變萬化的海,就是下滸人的無價之寶。它陪伴著他們呼吸、起坐、行走,它已經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古寺藏深山
在下滸,有一座不能不去的寺廟,那就是云峰寺。云峰寺是霞浦六大古寺之首,始建于南朝梁太清元年。寺院座落于下滸鎮清水洋村后的龍山山麓,奇巖羅列,景致秀美,是閩東有名的濱海旅游避署勝地。
云峰寺在云峰山腳下。乘巴士進山,不多時便抵達寺廟門前。云峰寺是傳統的寺廟結構。從山門進,左右矗立著哼哈二將的雕像。然后進入天王殿,正中供奉著彌勒佛,兩側是四大天王。在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也就是大殿)之間,云峰寺在這里有一個不小的院子,院子的正中擺放著一個香爐。這不僅是為了讓香客們進香,也在暗示香客們應從院子兩側的回廊進入大殿。而大殿需要拾級而上,香客們在天王殿或院子里仰視大殿,見大殿大氣莊嚴,頓生肅穆之感。
寺廟的布局其實并無特別之處,但是建筑卻古樸大方,斗拱青瓦,飛檐挑角,十分耐看。寺廟背后翠竹叢叢,又或者是僧人自辟的田地,植物蔥翠,一派生機勃發的景象。站在寺廟后望去,看層巒疊嶂之中的青瓦飛檐,聽著梵音陣陣,心內也自然地安詳寧靜。
出了云峰寺,沿石階登上云峰山。沿路雖然是草木茂盛,走得頗為艱辛,但是到了山頂,開闊的視野卻令人精神為之一振。山頂上望去,一面是群山起伏,披著盛夏明亮的綠色;另一面則是海天一色,云霧蒸騰。如果說這里的山俊朗明媚,那么海則有神秘婉約之美。山和海的景觀,都在云峰山山頂上一覽無余。
旅游,不一定是要打一個飛機,跑到天涯海角,只要抱著一顆親近自然、品味生活的心,也許在家門口,就能發現意想不到的美景。而下滸,也許就為你提供了這樣一個選擇。